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7月11日,浙江省舟山航海学校的精通艇筏实操课上,27名来自四川省宣汉县的学员投入地进行划桨训练。接受4个月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件后,他们将紧跟前五期170余名学员的步伐,由浙江省海员管理协会推荐到海运公司实习、就业。

同一时间,浙江省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浙江鼎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厂区内,70余名宣汉工人也在工作岗位上忙碌。他们相继在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舟山技师学院学习后,被推荐进入鼎盛石化就业。

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宣汉县搭乘浙川东西部协作的东风,紧盯舟山海洋经济、绿色石化两大产业发展需求,以订单式培养异地开设“石化班”“海员班”,让宣汉就业人口掌握技能,在舟山稳定就业。目前,“石化班”和“海员班”已合计培训约400人,340余人已实现稳定就业。

考察小组一行看望在鼎盛石化工作的宣汉“石化班”员工。袁城霖 摄

定制人力资源

精准对标产业需求

“‘海员班’主要针对脱贫户、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及退役军人等,报名年龄设置为18岁至50岁。”宣汉县就业管理局局长严刚介绍,政府承担培训费、住宿费、考证费,并补贴生活费。

“上有老下有小,就想有一份待遇不错且稳定的工作。”训练间隙,44岁学员范张平抹着汗水说,这些年他走南闯北,做过多份工作,听说海员收入可观,并且身边已有朋友加入,所以就报名来了。

“海员班”学员在实操课上。受访者供图

一边是宣汉就业人口对稳定就业、高收入的期盼,另一边则是舟山市乃至浙江省对海员人才的需求。舟山的海洋经济占比正在进一步提升,而当地海员年龄结构老化、人数下降,开设宣汉“海员班”,舟山、宣汉两地就业管理部门一拍即合。

舟山航海学校办公室主任吴剑锋亲历前后六期的宣汉学员培训、实习、签订就业合同,对这批“新海员”印象深刻:“他们定期给家里打钱,对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规划,瞄准目标成长为大副、轮机长。”

在鼎盛石化工作3年,现任后备主修的宣汉小伙子杨聪现在的税后年收入已近10万元。他对公司的晋升空间和技术提升充满期待,憧憬着再努力两年当上主修,年收入超过10万元。

“石化班”工人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在鼎盛石化的3700余名职工中,来自宣汉“石化班”的70余名工人占比很小,但该公司副总经理胡杰格外关注这批工人,他说:“公司打算修建职工公寓,希望大家能留下来,扎根舟山。”

系牢协作纽带

建立长效共赢机制

6月下旬,由宣汉县乡村振兴局、县就业管理局、县科教局、宣汉职专5个单位组成的考察小组前往舟山,对接浙江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舟山航海学校、鼎盛石化等,商谈深化“石化班”“海员班”合作。

“计划未来5年输送‘石化班’‘海员班’突破900人。”宣汉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王凌峰说。

对舟山和宣汉来说,无论从响应东西部协作号召还是助力两地发展来看,这一模式都是双赢。浙江驻达州工作队队长、达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林海伟说,“海员班”速成式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对学员而言前期支出成本较低,但给他们职业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在舟山产业体系中绿色石化和新材料被视为核心产业,学员有广阔的就业机会,同时“石化班”学员在舟山学到技术,将来还能回宣汉反哺家乡产业发展。

6月21日拍摄的浙江正凯集团天然气制乙二醇项目正加紧场平施工。袁城霖 摄

宣汉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玉平告诉记者,宣汉普光经开区已被认定为省级化工园区,已签约浙江正凯、江西赣锋锂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天然气制丁二醇和乙二醇、高纯锂盐加工等百亿级产业项目,“未来将有大量人才需求。”

这趟舟山之行,考察小组还有另一个目标。他们遍访舟山全市中高职学校,寻求建立中高职贯通培养机制。在宣汉职业中专学校校长冉启全的愿景中,未来要建立“政企行校”职教联盟,让学生就业、升学都有更多选择,系牢两地人才交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