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郑志浩 文露敏

调研点位:


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总算把最难的时候挺过去了!”7月8日14时,面对参加内荣农高区工作座谈会的重庆市荣昌区政府参会代表,内江市种猪场场长陈谦和对方互致谢意。也是在这场跨省座谈会上,内江和荣昌敲定了包括生猪稳产保供等下半年工作重点。


6月下旬开始,猪价回稳、消费市场复苏,正是生猪扩产的关键时刻。而去年开始,重庆市荣昌区和内江市共享种源和技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去年底,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框架下川渝毗邻地区十大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之一,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内荣农高区”)“施工图”正式敲定。重中之重,是整合两地内江猪、荣昌猪种源等相关资源,聚焦生猪创建中国畜牧科技城。


如今,首批合作成果已经出炉——保存完整的本土黑猪(内江猪和荣昌猪均为黑猪)产业链条以及初见雏形的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为当下稳住川渝生猪产能、保障猪肉市场平稳运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危急时刻的牵手

本土黑猪产业扛住了市场与疫情双重考验

陈谦和荣昌区代表互致谢意,其实是尝到了荣昌猪与内江猪牵手带来的甜头。

2020年开始,在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种业振兴的背景下,荣昌猪和内江猪被给予降低“洋种猪”依赖和本土黑猪重新崛起的厚望。但去年初,面临猪价低迷、非洲猪瘟疫情的双重压力。

“内江要‘保种’,荣昌要改良猪种基因。”内荣农高区专家组成员、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李学伟解释,“保种”就是将成年种猪的精液保存下来,以便随时扩产。川内唯一具有猪精液保存能力的科研机构,是省畜牧总站下属的龙泉驿基地,路途遥远。而存储设施齐全、研发链条完善、市场监测手段完备的荣昌,亟待提升荣昌猪的抗病性。

获知双方需求后,特别是在去年底川渝共同印发内荣农高区总体建设方案后,内江和荣昌这对昔日本土黑猪繁育开发的“对手”加速变成“队友”。“实现了本土猪种综合开发的‘一盘棋’和‘一体化’。”内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方合作的“起手式”,就是共享资源:内江方面将部分内江猪精液运往荣昌保存,而荣昌方面则把自己具备优势的市场监测、繁育技术及其他硬件向内江开放。

跨省合作让内江和荣昌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各自的短板。在荣昌,则表现在本土黑猪基因改良上。“我们现在已经初步分选出了内江黑猪的多个抗病基因。”内荣农高区另一位专家组成员、重庆市畜科院副院长黄勇看来,内江与荣昌的牵手,为进一步优化提升本土黑猪性能,特别是抗病性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在内江,效果主要体现在内江黑猪的产能扩充能力上。“基因库离我们近,短时间内就能快速扩产。”四川恒通内江猪保种繁育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郭亮介绍,作为中国畜牧科技城参与创建企业,创办才3年的公司,明年就可以向市场提供四万头内江猪的能繁母猪。初步测算,与荣昌全面牵手后,内江黑猪的母猪产能今年有望提高50%。

提前布局商品猪战略保供基地

为西南地区猪价吃“定心丸”

“我们合作的成功不成功,最后是要拿成果说话,也就是拿生猪出栏和猪价来评价。”7月8日19时,座谈会行将结束时,内江农业农村局局长黎兆武特别提及:下一步合作必须深化、必须加快。

“因为我们有能力为稳定川渝乃至全国生猪产能作出更大贡献。”在内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仁忠看来,共同推进本土黑猪种群崛起是长远之计,而稳定生猪产能则是当务之急。

此言非虚。自6月上旬开始,全国猪价快速回升。仅7月第一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两天之内三次密集部署稳产稳价工作。在四川,眼下生猪平均出栏价已突破20元/公斤。作为全国生猪主产区,四川和重庆两省市常年出栏生猪近8000万头,占全国总产量的13%左右。

当下属于传统消费淡季,猪价却快速上涨,以生猪为合作重点的内荣农高区能否给出稳定猪价的答案?

“从上半年建设进度来看,保供基地进展超出预期。”黎兆武解释,保供基地就是今年一季度开工、涵盖内江和荣昌且总投资69.41亿元的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基地的主要功能,是承担川渝乃至西南地区的生猪“调节器”。建设方式,是整合内江和荣昌两地的种猪繁育和生猪养殖企业资源,依托覆盖全国的生猪大数据中心,以社会化运行的方式,提前预判市场走向,建立跨周期的生猪生产、收储、投放机制。

具体来说,就是将项目资金打捆投放给大型养殖企业或新建的储备基地,企业或基地在正常的养殖产能之外,还需常年保持一定的能繁母猪、育肥猪数量,以备随时扩产和投放市场。

“如果市场平稳就正常出栏,供不应求的时候低于市场价出售,来平抑价格。”黄仁忠透露,预计到2025年,内江和荣昌将建成覆盖整个西南的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而仅今年,内江和荣昌两地就能实现生猪出栏330万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