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2022年7月1日
成渝线上最后的绿皮车迎来70岁的生日
曾经
这趟连通巴蜀的火车上人潮拥挤
第一次走出深山,探望世界
第一次告别父母,出外求学
第一次扛着行囊,打工谋生
……
绿皮车见证了很多旅客的人生“第一次”
沿线的人儿,也得以一代一代,去向远方
7月1日—10日,四川日报联合重庆日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面向广大网友征集《我与成渝铁路的故事》。
征集令一经发出
众多网友踊跃参与
纷纷晒出自己的“独家记忆”
——那些年与绿皮车的故事
小编邀您一起打开记忆大门,
感受这一波“回忆杀”。
网友“魏民利”
和爷爷一起与成渝铁路为伴
我是四川简阳人,我家就在成渝铁路边。当年,我爷爷参与成渝铁路的修建(他在工地上生产火药炸药,开山放炮),见证了这条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的通车,1952年也是我父亲出生的那一年,我家从此世代与成渝铁路为伴,每天听惯了来来往往的火车声音。
特别是小时候,看到铁路工人们穿着工装的样子羡慕极了,有时候我们还在铁路边数火车车厢有多少节,听着“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特别亲切,有时候给开蒸汽火车的师傅相互招手(当时听说给火车司机招了手,长大了可以当工人)。
时过境迁,改革开放后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交通的快速发展。现在回到乡下反而听不惯火车的轰鸣声了,夜里经常失眠,时常想起小时候在铁路边溜达、田野间玩耍、水沟里摸鱼的场景。
虽然日子越来越好,但我还是希望永远留住老成渝铁路,留住绿皮火车,留下当年爷爷他们艰苦卓绝的伟大成果,传承老一辈钢铁般的精神和意志,一代又一代把艰苦奋斗的作风传承下去。
图源:西南铁路
网友“李红军”
5611次列车上的慢生活
因常年外出,坐过飞机也坐过高铁和动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唯有2015年那次5611次火车之旅。那年暑假,我带着小儿去内江赴朋友之约。之后,我想去大足看石刻,顺便让儿子增长点见识。在朋友的建议下,我们坐上了5611次火车。
记得是上午10点过,火车慢悠悠地驶出火车站,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缓慢却从容地前行。一路上,在轻微的摇摆当中,我索性放下手机和儿子看着窗外慢慢后退的风景。树呀山呀水呀依次呈现,仿佛是一帧帧旧日的电影画面。
车厢里人不多,时有推着货车的工作人员走过来,有吃着零食大声闲聊的同行人,偶有背着背包或背篼的乡亲过来找座位,也有躺在一排座位上酣然入睡的乘客,还有和我父子俩一样看着窗外风景的人。
一切悠闲舒缓,让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我逐渐放松下来,一种惬意的感觉油然而生。 12点多,火车到达了大足站,我们结束了这次慢时光之旅。
也许,对沿途的人们来说,这趟火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多的是一种恋旧的情怀吧,真心希望它能一直保留下来。
柏林站上下客场景。何海洋 摄
网友“张艳”
和妈妈的独家记忆
我的老家在重庆合川,妈妈说从我生下来几个月就开始每年坐这趟车回家探亲,每次都是妈妈带着我,妈妈只舍得买硬座票,火车上除了睡觉就是看窗外的风景,有的时候可以碰上几个小朋友。
从1978年我出生到高中,大概坐了10多年,每年都是为了一份回家的团聚和亲人的相见,转眼我也人到中年,对这趟绿皮车的记忆还是如此深刻。
绿皮车的回忆。华小峰 摄
网友“德新社”
收藏的火车票有200多张
对喜欢乘坐火车的我而言,成渝铁路满满的是青春与记忆的味道。从1996年第一次踏上江津站启程远方到现在,多少个寒来暑往,见证了无数的离别与重逢。 也因为它票价低廉,又承载着岁月的情怀,很多游客都会特意跑来体验,在慢时光中寻找往事的记忆。
由于我生长在铁路边,所以每天都能看见穿梭往来的列车,因为那时候年纪小,一般都是在父母家人的带领下才偶尔坐上闷罐火车去探亲戚、走人户。直到我初中毕业后,我便在1996年去广东打工,从那时候起,就和江津站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为了能常回家看看,照顾好母亲,我便成了火车站的常客,回家的喜悦与离家的不舍都留在了这里。从那时起,我就有了收藏火车票的习惯,自己亲身乘坐过的火车票大概有200多张。
绿皮车的回忆。华小峰 摄
网友“ycc"
伴随着整个青春的鸣笛声
我是内江人,成渝铁路上绿皮火车的鸣笛声伴随了我整个青春。幼年,老家和铁路隔着一个山坡,每当听到“呜呜”都飞快跑上坡顶,认真欣赏“火车侠”驶过;中学,家住5楼,阳台上可以看到铁轨和火车全貌,晚上睡觉听到鸣笛声却不觉得吵,反而睡得很安心。
大学,背着被褥坐着绿皮火车去重庆,摇摇晃晃,心情澎湃,充满期待,车票便宜到我不好意思使用学生证打折。
今年“她”已进入古稀之年,我也到了而立之年,但“她”的鸣笛声却是我永远的”摇篮曲”,让我时刻感到踏实、温暖。
老成渝线上最后的绿皮车。何海洋 摄
关于绿皮车的“回忆”
还有很多很多……
网友“李宁”:小时候能坐上火车是很牛的事,可以炫耀很久很久!坐过火车的人会问:从遂宁到成都火车要经过多少个洞子(隧道)啊?
网友“迪尔森黎”:小时候坐绿皮车就展示了我的社牛症,和车上的爷爷奶奶打牌聊天,直到列车进站我们下车。
网友“忠歌”: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听火车那哐当哐当,呜……呜……的那种凯旋归来的欢呼声,我家住在偏远的小山村,偶尔进一次城,必定要去看看这绿皮火车。
网友“十万个为小米”:童年记忆里绿皮火车上的红烧牛肉面永远是最香的。
网友“胡元兵”: 我是合江人,一直记得一个叫朱杨溪的火车站,在那里第一次看到和坐上火车。
网友“骨头脾气大”:96年的那个寒假,我第一次坐上成都到重庆的绿皮车,放假了去亲戚家玩,印象中车票是7块钱,13个小时总算到了菜园坝,下车之后两天都觉得还在车厢里摇晃。今天看到这个新闻,仿佛那一年又回来了,我的青春,我的同学们,大伯慈祥的脸,父亲的笑容,还有充满回忆的日子。
网友“罨画清风”: 铜罐驿,这个小站给我印象深刻,1991年春节在部队回来探亲,就在这个小站买了一只卤鸡。从怀化部队到成都老家,哐啷哐啷的绿皮车坐了30多个小时,如今的高铁动车,数小时即可抵达。科技日新月异,祖国越来越强大。
网友“out慢”:我是什邡人,大学在重庆读的。读大学后的第一个春节,几个成都这边的同学都想坐一盘老成渝线,于是就有了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老成渝线绿皮车之旅——昏黄的灯,悠长的路,却也不乏温馨的氛围,也许都是回家过年的游子吧。
网友“绿豆叔叔”:希望一直跑下去,不要停运,这是很多人的记忆,也是很多人的精神所在。
网友“奔哥”:希望能够一直保留下去,这都是历史的底蕴和怀旧的情怀。
你的回忆又是什么?
我们的征集活动还在持续进行中,
三种方式,欢迎分享
《我与成渝铁路的故事》
您的故事将有机会登上四川日报和重庆日报。
参与方式:
7月1日—10日,四川日报联合重庆日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面向广大网友征集《我与成渝铁路的故事》(以下方式任选其一,300字以内)
①川观新闻客户端、重庆日报客户端文末,点击海报或扫码进入,分享故事
②四川日报微信、川观新闻微信、重庆日报微信文末留言分享故事
③ 带话题#我与成渝铁路的故事#分享故事@四川日报或@重庆日报
点击海报,分享故事
策划:刘若辰 张运骄 李媛媛
统筹:吴楚瞳 庞琪 张剑
主创:陈俊 周芷冰 忻晓松 王于丹
美编:王玉雅文
参与:王眉灵
摄影:周芷冰 杨柳 向宇 华小峰 吴传明 陈俊
部分影像资料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绿皮车你好!我是四川江津人,你70我66,
成渝线上的绿皮车70岁,成渝线上的我(江津人)66.5岁,儿时我妈带我去我爸单位(永川的205地质队)每年至少两次,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安家)在成都,我又带家人每年也是两次回家探望父母,成渝线上的绿皮车辛苦了!祝你生日快乐!
关注火车的发展历史文化
几代人的记忆
回忆过去
坐绿皮车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