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犟拐拐和聪明豆》

川观新闻记者 文莎

6月25日,刚从田里回来,庞宗明跺了跺鞋底的泥,就忙着将巡查结果登记在册。

庞宗明是西昌市佑君镇油碾村党支部书记,年初当上村里的“田长”,发挥一线“瞭望哨”的作用,“一旦发现违法占用、破坏耕地行为,就要及时制止并上报。”

今天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作为农业大省,四川积极探索“田长制”,建设“空天地”一体化动态智慧监测网,推进土地整治,打出管理、监测、整治“三张牌”,严守耕地红线。

四川开展“省市县乡”联动耕地保护法规政策宣传活动。自然资源厅供图

推行“田长制”,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人

“挖个鱼塘,一年一亩地有2万多元的收入”“我觉得还是种庄稼踏实些”……6月24日,自然资源厅制作的短剧《犟拐拐和聪明豆》正式上线,剧中一对父子因对承包地的用途意见相左,于是向“王田长”求助,才得知“耕地只能种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如果是永久基本农田,优先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绝不能拿来挖鱼塘、种果树,如果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不仅要回填重整、恢复耕地,还要遭判刑。”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今年,省委一号文件突出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耕地保护。包括探索推行“田长制”,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全覆盖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让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人。

在渠县,每块耕地都有“田长”守护。渠县中滩镇花园村“田长”郭小松指着一片种植着玉米、大豆的田块说,这些土地以前是低效果林,种出的柠檬、李子等水果卖不出好价钱,总是亏损,业主无心经营,果园就荒废了,无人管理,杂草丛生。今年在“田长制”推动下,花园村重新引进业主,对这些土地进行了翻耕,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保障粮食生产。

向农户宣讲政策,也是“田长”的一项职责。西昌市巴汝镇白马村“田长”沈日木在巡查中发现有垃圾堆放在耕地上,当即找到相关人员讲政策,一起清理垃圾。他说,“田长”既要做坚守原则的巡查员、监督员,也要做耐心细致的讲解员、宣传员。经过政策宣讲,调动农户保护耕地、保障粮食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随着“田长制”全面推行,各地将在耕地集中醒目位置,设立统一规范的公示标牌和保护标志,公开“田长”责任人和责任事项,接受社会监督。

织密智慧监测网,让违法乱占耕地无所遁形

6月24日,四川“省市县乡”联动耕地保护法规政策宣传活动走进什邡市,宣传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卫片执法等耕地保护法治常识。

四川“省市县乡”联动耕地保护法规政策宣传活动现场。自然资源厅供图

“耕地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让群众参与进来,更有利于耕地保护制度的落实。”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说。

去年,四川省推出的“天府调查云·耕地保”APP,向全社会开放“随手拍”监督举报等应用,实现耕地保护从业务向公众、局部向全域、定时向24小时监测监管转变。不仅如此,“天府调查云”平台还通过“空天地”一体化布局,织起一张耕地保护智慧监管网。

去年,在耕地动态监测中,卫星中心通过遥感监测发现一片耕地存在“非农化”疑似图斑,面积约4.68亩。经实地调查核实,确认其为一家具公司所建房屋,且没有取得合法用地手续,涉嫌非法占用耕地。后经立案查处当事方自行拆除了违法建筑物。目前,土地恢复耕种。

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介绍,计划到2023年,四川将全面建立 “天上看”“实时查”“及时管”“地上巡”“随手拍”的“空天地”一体化全覆盖耕地动态监测机制,真正让违法乱占耕地无所遁形。

实施土地整治,造出更多“良田美景”

走进梓潼县宝石乡天生村,村民张寿弟正在玉米地里除草。“我家7亩承包地,大的地块四五分,小的只有一分多,用牛耕也很难转头。村里实施土地整治后,小块地连成片,耕种方便多了。”张寿弟说。

在四川,人地矛盾一直存在。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将威胁粮食安全。近年来,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我省实现土地旱能浇、涝能排,田平、路直、渠通,确保农田高产、稳产,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去年,全省共验收土地整理项目304个,新增耕地指标19.35万亩。

如何进一步破解人地矛盾,真正实现“藏粮于地”?6月17日,自然资源厅印发《四川省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导则(2022年版)》《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成果审查要求》,丰富了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新增耕地来源。

根据最新要求,除传统田坎整理等途径外,平原地区种植果树、植树造林的地块,且“二调”和“三调”为非耕地,通过工程措施恢复耕地属性,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依法依规对已建项目区进行改造提升,增加有效水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新增水田面积及粮食产能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