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侯冲 王代强 文莎

西昌市,海河坊,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

正值周末,不少游客专程从外地赶来参观。“悬崖村”藤梯的仿制品、修建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时的挖掘机残骸、缀满牺牲帮扶干部名字的墙面……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图片,静静讲述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脱贫史诗、人间奇迹。自去年6月10日开放以来,该展览累计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

这是一处新的城市地标,也是一座熠熠闪光的精神坐标。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视察,鼓励全省干部群众“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打好打赢”。4年后的仲夏时节,总书记再赴四川,嘱咐大家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继与全国同步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四川立足新起点,再赴新征程,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脱贫后的凉山新村。


书写人间奇迹,打赢脱贫攻坚四川战役

截至2020年底,全省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面摆脱贫困。

回顾这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四川人不能忘记,每一个关键时刻,都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曾任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党支部书记的骆云莲记得,2017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曾强调,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脱贫之路没有标准答案——现场认真聆听了总书记重要论述,骆云莲回到村里带着大伙“反弹琵琶”,不修公路修索道,发展特色旅游产业,让古路村成为网红打卡地,走出脱贫致富新路。

践行“绣花”理念,四川严格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把精准扶贫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凉山州昭觉县“悬崖村”的村民们也不会忘记——

还是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说起,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

如今,“悬崖村”藤梯变钢梯,钢梯接楼梯,全体村民都已搬入县城安置点。山下安置点内,曾经的“步步惊心”变成“出门安心”;山上产业园中,百余亩油橄榄已种下,预期产值有望过300万元。

2018年春节前夕,四川脱贫攻坚进入决战时刻。数九严寒,四川人民忘不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总书记翻山越岭,深入大凉山腹地视察指导,亲切看望彝区贫困群众,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之策。

当年,四川瞄准凉山州深度贫困“堡垒”,出台34条支持政策和16条工作措施。同年11月,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摘要)》面向社会公开,明确今后3年脱贫攻坚的时间表、施工图、任务书。

把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指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四川和全国一道,打赢了一场气壮山河的脱贫攻坚战役。

筑牢返贫防线,常态化监测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今年50岁的穆自友,是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一名脱贫不稳定户。前不久,他家羊圈垮塌,数日间跑掉了好几只羊。镇村干部很快监测到他家情况,并迅速帮其从区防止返贫帮扶专项基金中申请到8000元产业帮扶资金。拿到资金,穆自友加固了羊圈,购买了羊儿,“产业规模壮大了,发展信心更足!”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如何让脱贫基础更稳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胜利时刻,总书记再次号召全国上下,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闻令而动!今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列为三件大事之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防返贫,四川打出“组合拳”——

监测不断档。去年以来,四川对所有农村居民开展集中排查,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全省认定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监测对象,精准落实帮扶措施,返贫致贫风险正在全面消除。

政策不留空。按照“涵盖国家政策、体现四川特色”原则,四川构建起“1+37”衔接政策体系,并在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础上,确定25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0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在资金、项目、政策、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投入不减力。去年,四川累计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超295亿元,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9.53亿元。南充市营山县双龙村脱贫户肖代琼申请到5万元小额信用贷款,扩大了生猪养殖规模,对好日子的盼头更足了。

机制不漏人。四川省调整完善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省内对口帮扶等机制,创新完成掉边掉角户搬迁3101户。

巩固脱贫成果一年多以来,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四川对脱贫地区原有帮扶产业、帮扶园区、帮扶车间坚持长期培育支持,并通过以工代赈等方式,让220多万脱贫劳动力端稳“饭碗”。去年,776个东西部协作项目在川生根,全省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6.8%。

打造基层堡垒,轮换3.4万名驻村干部强化“主心骨”

“不走了,接着干!”今年5月挂职期满后,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义无反顾地再次申请延期。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人才为要。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来川视察期间强调,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脱贫攻坚战中,能打善战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巩固脱贫成果、继续推进振兴,同样离不开基层党组织这个“主心骨”。

推进产业帮扶,他们“落在实”——

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党支部书记蒋乙嘉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在外创业成功后返乡自掏腰包为村里修路、建文体活动中心,带村民吃上“旅游饭”。在蓬溪县委支持下,拱市村周边的5个村合并成拱市联村党委,由蒋乙嘉担任党委书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改善人居环境,他们“干在先”——

走近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高岗村,家家户户都有几个筐,专门分装各类垃圾。“村里党员都领了任务,每人负责几家门前的卫生,监督垃圾分类情况。”高岗村党支部书记王英说,党员群众齐心协力,让垃圾不出门,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

为群众办实事,他们“跑在前”——

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淌。放心自来水,让广元市旺苍县张华镇松浪村村民何清华盼了多年。去年到任的松浪村第一书记唐浩“开门”第一件事,就是跑上级部门、找自来水厂,让自来水管道通到了200名农户家。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去年四川3.4万名驻村干部完成选派轮换,党的基层组织力量进一步夯实。

2016年至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四川连续5年综合评价为“好”;2021年度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四川再次被评为“好”的等次。

考核“六连好”后,四川向着的新目标奋斗:让人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