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月15日是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一直以来,安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安州区残联秉承“平等、参与、共享”理念,大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全区1942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7700余名重度残疾人得到护理补贴,3000余名困难残疾人得到生活补贴,3000余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代缴......残疾人的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社会助残氛围更加浓厚。

【讲述.全国助残日(安州区)系列报道】栏目特将聚焦特别的“他们”:他们中有身残志坚的奋斗者、有心怀大爱的企业家、有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透过文字,我们将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更多彩的奋斗人生!

绵阳安州区残联:服务送到家门口,实事办到心坎上

15日,在安州区雎水镇白驹泉社区的残疾人“阳光家园驿站”,一堂以电子绕线和衣领翻分为主要内容的辅助性就业专题培训正在进行,授课老师张小影所示范的每一个动作都紧紧“抓”住了10余名残疾人的目光......

图为培训现场

一堂培训课下来,新学会的电子绕线技能让昝佳多了一份就业的信心。作为一名肢体残疾人,外出务工对她来说颇为不容易,一是要找到合适的工种不容易,二是要找到愿意让她“试一试”的企业不容易。“有个这个技能,我在家就可以实现就业梦想,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她笑着说。

“授人与不如授人以渔”——安州区残联深谙其道,为了进一步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当地残联不断探索创新,聚资源、拓渠道,以“就业、创业、培训、展示、宣传”的“五位一体”模式为抓手,充分调动残疾人就业积极性,搭建残疾人就业平台。

安州区残联理事长走访困难残疾人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这是安州区残联理事长蒋勇常挂在口中的一句话。

搭建就业渠道,举办就业培训班——这正是安州区广大残疾人的需求。然后,在较为偏远的乡镇,一些残疾人常会因出行不便而被动放弃这样的需求。找准问题的症结,安州区残联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即将残疾人最需要的服务送到基层一线,进村入户送服务,让残疾人能够坐在“家门口”便享受到助残服务。家住安州区雎水镇的李锐也坦言:“若不是在家门口举办培训班,我也很难有机会走进培训现场”。

践行“一线工作法”,关键在于“问题要在一线解决”。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懂“问题”所在。为弄懂困扰安州区残疾人的“问题”,安州区残联深入一线“问需”服务对象。自“一线工作法”推行以来,安州区残联联手卫健部门,完成265名残疾儿童康复精准需求筛查和23名贫困肢体残疾人假肢装配初筛;联合乡镇村社区专干已累计摸排721件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精准摸排了1108名残疾人的就业培训意向;累计为符合救助条件的55名残疾儿童实施了康复救助......

5月20日,一个“大声表达爱意”的网红节日。安州区20名盲人朋友也收到了来自安州区残联的“礼物”——盲人定向行走技能培训暨“光明影院”放映活动。

盲人定向行走培训

来自绵阳爱尔眼科的医生现场授课,细心指导盲人出行技巧、传授定向行走知识。花荄镇的视力二级残疾冯辉表示:“失明后,我不会用盲杖,只能长时间待在家里,通过学习,我可以尝试出门行走了”。他脸上洋溢的笑容,证明了这是一份“有心”的礼物。

这份关爱,送到了残疾人的心坎上。在安州区,像这样的实事儿,残联办得可不少。

据了解:3年来,安州区残联严格执行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政策,通过“杠杆效益”促进企业主动安置残疾人就业540人;争取省级资金73万元,建成花庙陶业、六德利种养殖等4个股权量化基地。2021年,为110户困难残疾人及其家庭量化分红4.38万元,带动就业65人;在8个乡镇、2家企业分类举办农村种养殖、企业岗前技能提升和电商直播等培训活动11场次,1524人接受免费培训;建成省级社会组织助残双创示范机构——阳晨汽配,安置32名残疾人集中就业......

一组数据,背后浓缩着安州区残联人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辛勤付出,折射了一份敢于担当、履职尽责的情怀。“我们将以更务实的态度,营造爱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增强生活自信心、提高生存能力”,安州区残联理事长蒋勇说到。

(张敏 李娟 何小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