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明海

对于城市地下室,大家早已见怪不怪——近年来新建的住宅小区、大型商场、公共建筑等,都会建有地下室。

这段时间,成都时不时的降雨天气,让高级工程师熊柱红很是在意——3月以来,她和团队像往年一样在有渗漏的地下室进行现场检查,找原因,并开出解决渗漏的“药方”。

熊柱红团队在作业现场。 华西集团供图

地下室出现渗漏,这是地下室“生病了”,“得赶在汛期来之前,形成处理方案,争取尽快得到治理。”

而渗漏,仅仅是地下室“生病”的一种类型,另外一种常见类型是上浮。与渗漏相比,上浮更严重些,不仅影响地下室的正常使用,还可能影响建筑结构安全。

地下室为何会“生病”,“生病”会造成什么损害,又该如何治理?记者走近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一群来自华西集团旗下省建科院的常年在地下行走的“建筑医生”。

熊柱红团队在作业现场。 华西集团供图

城市地下室“生病”了

4月18日上午,成都市郫都区某大型小区的地下室,在高级工程师刘强的带领下,记者查看了这个已“生病”多年的地下室。

刘强是熊柱红团队的一员。该小区的地下室有13000多平方米,有1400多个车位。在小区居民反映经常渗漏的地方,刘强和同事们选择了几个点位,剔除地下室地面最上一部分的找平层,形成一个个一米见方的槽,槽内湿漉漉的,有明显的渗水现象。

“建筑跟人一样,也会‘生病’。”熊柱红说,她是省建科院四川工匠科技创新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该中心专攻地下室问题治理。

2020年夏天,德阳广汉市发生洪涝现象,熊柱红团队接到当地求助:广汉一大型小区地下室上浮破坏,地下室的顶层、负一层及负二层地面均拱起,形成三个上千平方米、高达70厘米的“大锅盖”,支撑地下室的多个柱梁也出现断裂现象。

在城市地下室病害中,上浮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省建科院供图

“近年来,地下室相关的灾害发生,已经不是个别现象,特别是在汛期,尤为突出。”熊柱红介绍说,2010年后,全国多地陆续曝出“地下室雨季综合症”,很多城市地下室因泄洪设计缺陷,导流设备落后,难以应对突降暴雨,出现大面积积水,地下车库瞬间成重灾区。

“这是因为, 在 2000年以前很多小区实际上是不挖地下室的。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开挖地下室,有的地下室甚至达到5层,向地下要空间。”熊柱红说。

地下室“生病”,会造成哪些后果?“一般来说,因为建筑物的重量在那里,渗漏或者上浮问题,对主楼主体结构的安全威胁并不大。但却会造成停车问题,造成中庭部分上浮,更重要的是,很多小区的配电房、水泵房等设施都设在地下室,地下室如果出现问题了,将会影响到整个主楼内的业主正常生产生活的开展。”

地下室为什么会“生病”?

“地下室‘生病’,多是地下水水位上涨引起的。”刘强介绍,地下水水位的上涨,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常水位上涨,一种是汛期强降雨时地下水的临时性上涨。

就正常水位上涨来说,是因大量城市地下室的开挖,抢占了原本属于地下水的空间导致地下水位上涨,“在一些老小区,地下水位可能比前几年上涨一米多”。刘强表示,这些上涨的地下水,会通过地下室底板及挡墙的裂缝缺陷(混凝土的施工冷缝、界面缝、温度-收缩缝、不密实、孔洞等)渗入室内,从而形成渗漏现象。

而上浮,则多由地下水位的临时上涨引起。

在城市地下室病害中,最为常见的是渗漏现象。 省建科院供图

在汛期来临之时,大量雨水造成短期水位急剧上涨,特别是弱透水土层项目地表水通过肥槽(建筑物地下室外墙与基坑边之间的空间)涌入地下基坑内形成“水盆效应”。底板下及挡墙外的水形成较高的水头压力,对地下室整体结构产生较大的上浮压力作用,当上浮压力超过了地下室自身抗浮能力时,会导致地下室主体构件出现开裂、变形等事故。

地下水失控,不仅会引起渗漏或上浮,还可能会造成墙面断裂、柱梁断裂等一系列问题。 省建科院供图

这些是“地下室发病”的病理原因。那么,导致其“生病”的真正原因在哪里?

“造成‘地下室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阶段:勘察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刘强说,就建筑物的地下水位来讲,早期地下室在勘察设计阶段要求的抗浮水位过低,未考虑或未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地表水进入基坑,也未考虑地下室水位因城市建设造成的地下水位上涨,使抗浮能力不足导致上浮。而施工阶段,由于施工质量问题、未按设计要求进行降水或水位上涨过快来不及降排水造成上浮;施工阶段的防水质量问题、混凝土施工缺陷是造成地下室渗漏的主要原因。

是不是所有的地下室都会“生病”?对此,熊柱红表示“渗漏较为普遍,是常常出现的现象,轻重不同而已”,但“随着规范完善及抗浮标准提高,在建筑质量保证的前提下,上浮问题在逐渐减少”。

如何为地下室“治病”?  

“生病”的原因搞清楚了,那么,如何为地下室“治病”呢?

据了解,实际上,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探索治理地下室的问题。“比如上浮问题的治理,传统的方法,是压。就是,地下水顶起500公斤的力量,我通过打锚杆等工程施工给来一个500公斤段的重量,给你顶回去。”熊柱红解释说,这种思路的特点是“堵”,成本高、工期长,“在上浮问题没有大面积爆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

成本小、对原结构破坏小——按照这样的思路,2010年开始,省建科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地下室病害治理探索,并在2018年成立四川工匠科技创新研究中心专攻地下室问题治理。

“我们采取了疏导,而不是堵住的思路。”熊柱红介绍,即避开层高受限而难以实施的底板增厚加配重法,也绕开会对原结构造成严重损害的锚杆法,而采用更为实用,更为节约成本的疏导法——“地下室泄压抗浮、疏水抗渗及施工方法的成套专利技术”。

在治理某小区地下室上浮问题时,熊柱红团队通过现场打孔来为地下水泄压。 省建科院供图

简单来讲,对于渗漏问题,采取疏堵结合方法进行处理;对于上浮问题,通过地下室集水井里增设限压设备,地下室水位达到设定值时,阀门打开,将多余的水通过水泵抽走,从而将水压卸掉,保证结构安全。

“当然,因渗漏或上浮造成的地面上拱变形或柱梁开裂等问题,仍然要通过正常工程措施来进行解决。”熊柱红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一“地下室泄(限)压抗浮、疏水抗渗及施工方法的成套专利技术”已获得四川省级科技进步奖、四川专利奖创新创业奖,获6项发明专利及11项实用新型专利。同时,其中的限压、泄压抗浮技术已写进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2019)和四川省地方标准(《四川省不透水土层地下室排水卸压抗浮技术标准》DBJ51/T140-2020)。

“地下室泄(限)压抗浮技术在保证了地下工程抗浮安全的同时,与传统抗浮技术相比,还节约造价约30~50%。”熊柱红告诉记者,目前,该项技术已在上百个约6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中成功应用,创造产值约2.3亿元,为业主节约造价约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