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

蹲点点位


宜宾市南溪区裴石镇中坝社区


蹲点时间


4月21日 星期四 晴

4月21日,记者驱车沿着长江边顺江而下,拐过“长江第一湾”,再行约20公里,来到了宜宾市南溪区裴石镇中坝社区对面。

宜宾是长江首城,中坝社区所在的中坝岛是长江干流首个江心岛,面积约5平方公里。这个岛西靠长江,东接内河,要进村,还得跨过一条300米的马啖桥。村口,村委会副主任李亮头戴草帽,脚蹬布鞋,见车驶来,连忙挥手。

中坝社区种植的柑橘。宁宁摄

一下车,记者就闻到一股清甜的柑橘香。一直以来,依靠江心岛的肥沃土地,村民习惯种植柑橘,果实品质优良、香甜可口。“当下,靠着一座桥和一条江,全村正在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日子越过越红火。”李亮说。

一座桥带来观念革新


李亮带路,沿硬化路朝柑橘基地观景台走去。记者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的柑橘树比别处都要矮一些,枝头的果子一般伸手就能够到。第二印象是干净,“田间地头走上一圈,都莫得泥巴。”记者朝他的脚上看去,旧旧的黑布鞋上只有些许灰尘,“如今变化太大了,绿色是基调。”

变化始于一座桥。

以前,出村的唯一陆路是条烂石路,车辆无法通行,夏季涨水还经常被淹。去年3月底,马啖桥建成,连接起了村子与外面。

在李亮看来,它打通的不仅是物理上的隔阂,更拉近了村民与外界的心理距离,“我们出去更方便了,外人也可以随时进来。”一进一出间,村民的观念发生了大变化。

村委会服务中心里,村干部点了几下鼠标,墙上的大屏幕,柑橘地里的画面实时显示出来。“这是村里实施乡村振兴项目,我们投入‘巨资’引入的数字平台。”

“巨资”约20多万元,“但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李亮说,带领村民外出多地观摩学习后,新方法、新理念渐渐被引入、吸收。目前,该平台投入使用3个多月,在30亩柑橘地里试点,能实时监测施肥和打药,协助管理自动灌溉和精准施肥智能化控制,并实时监测虫害发生。

同时,该村与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合作,在品种改良、种植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借力借智。目前,全村共种植塔罗科、无核血橙、北碚447等品种柑橘2200余亩,年产量达1760吨,村民人均年收入2.8万元,同比增加约16%。“下一步要继续扩大规模,提高果实品质,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李亮说。

一条江引入发展转变


70岁的李天其种了两亩多柑橘,树上挂着零星的血橙,采摘已进入尾声,“果子销路不愁,游客不少。”

与普通果农不一样,他家的果子主要用于游客采摘。“以前大家以为树大挂果多品质好,但专家指出要矮化,光照等更均匀。我们剪低了果树,精选优质品种采摘,以果引人,发展乡村旅游。”李亮说,路通了,人来方便去也方便,如何留住他们,成了大家思考的新问题。

游客采摘柑橘(资料图)。宜宾市南溪区裴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供图

近年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村子由此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现在水质变好,鱼儿多了,鸟儿到处飞,生态越来越好。”村党总支副书记余加和是退捕上岸的渔民,与长江打了几十年交道,把一点一滴变化都看在眼里,“肉眼可见,环境好了,来的人越来越多。”

午饭时间,沁香苑农家乐老板张燕还在忙着接电话,“周末已经预定了5桌。”作为村里首批开农家乐的人,张燕已经营超过10年,旺季每天营业额3万多元。她说:“村子安装了2个全自动污水处理池,长江生态和周边大环境变好后,游客有了去处,走走看看,吃吃农家菜,也更留得住了。”

当前,村集体公司正在打造村里的第一家民宿,预计年底投用。李亮介绍,去年村集体公司收入达19万元,同比增长近五成。下一步还计划举办环岛自行车赛、与学校合作开展长江生态知识科普教育、承接单位团建等活动,进一步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让村民的荷包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