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进行产品测试。

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 宜宾观察 杨珺 文/图

4月12日,“行走新巴蜀”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走进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焊接芯片、操控贴片机、检测变速箱总成……工人们抓进度、赶订单、忙生产。“一季度合同收入近1000万元,全年目标是超过一个亿。”公司行政副总经理樊刚信心十足。

生产车间的忙碌,背后是忙着洽谈合作拉订单的销售团队。“周末都在出差见客户。”樊刚的语速很快,一如他所在企业的节奏——落户宜宾4年,这家由清华大学5名博士后创立、从事电动汽车多档位电驱动系统研发、生产、测试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产品和人才从“0到1”的飞跃。“回头看,来了是正确的选择。”

参与“宜宾造”,产品走出“1到多”发展路线

走出办公区域,樊刚就碰上工作人员试驾一款汽车,他立即向记者介绍:“这是安装了企业研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的样车,测试合格后即将开始小规模量产。”

他回顾,2018年刚到宜宾时,团队只知技术没有产品,直到2020年,两档电驱动桥系统首先运用在电动观光车上,“这实现了技术到产品从‘0到1’的突破。”此后,公司研发的电驱动系统相继应用到环卫车、乘用车等领域,同时依托自身领先的电控技术,成功开发出了以太阳能为清洁能源的智能微电网系统产品。“可以说走出了产品‘从1到多’的发展路线。”

原因何在?樊刚认为,宜宾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是重要因素。“这给产品提供了应用场景。只有通过在场景中不断试错、更新迭代,产品才能最终被市场所选择。”

企业产品应用到小型消防车、观光车。

去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宜宾市获批重卡特色类试点,成为四川唯一入选城市。“企业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契机。”樊刚说,借助“电动宜宾”和换电重卡项目,今年将全力实现电动重卡、电动环卫等产品领域全覆盖,把更多的企业产品推向市场,同时加大智能微电网领域的市场开发力度。

目前,团队正与奇瑞、吉利、凯翼等整车厂商开发配套合作,同时与本地电机制造企业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

培养“宜宾造”,为自身和产业发展涵养人才

白天忙业务,到了晚上,企业工程师“摇身一变”,成了高校老师。从2019年开始,丰川动力先后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合作开展产学研教学。

谈及这一转变,樊刚认为“都是被逼出来的”。落地宜宾后,用人成了企业另一大难题。“不同于成都、重庆等地,刚来时当地从事汽车产业的人不多,找不到合适的人用。”尤其是随着两档电驱动系统产品的诞生,企业发展驶向了快车道,用人需求亟待满足。

“企业发展势头很快,人才必须赶紧匹配上。”团队成员决定不再“等人”,转而自己培养合适的人才。

樊刚向小分队介绍产品应用情况。

每周一、二、四晚及周末,陈星等工程师向学生手把手教授嵌入式开发系统,并形成汽车开发工具等整套教具。“学生中有过来实习、做毕业设计的,毕业后也不乏留下来工作的,同时还为其他汽车企业输送人才,很受市场欢迎。”陈星说。

截至目前,丰川动力已累计培养四五百人。同时,企业人员也有80多人,人才基本能匹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当前发展处于‘天时地利人和’。”企业落地4年,樊刚有了最大的感受:宜宾的城市形象、产业地位不断提升,业界和投资人士也来得越来越频繁,“未来,希望一提到西南地区新能源汽车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宜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