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 周梦颖
在泸州市古蔺县二郎镇,有一条街长约1500米的红军街,目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这条街上,有一个名为“德谦裕盐号”的地方。红军二渡赤水时,曾在这里开仓分盐,救济了成千上万的贫苦群众。
二郎滩处于赤水河谷地,四面环山。赤水河从川滇黔三省交界的鸡鸣三省奔泻而来,经过名酒之乡茅台波涛汹涌地流至二郎,然后绕土城、赤水等地向长江逶迤而去。因这特殊的沿江地理位置,二郎滩一直是赤水河中流的物资集散地。
据介绍,在那斗米斤盐的年代,赤水河上大大小小的盐商,都在二郎滩设号集运。贵州军阀侯之丹割据黔北及川南古蔺、叙永等县以后,为了垄断经济命脉,把持赤水河上的盐务(指经管有关食盐的事务),并在二郎滩设有囤积几十万斤盐的大型转运站“四公号”。
“好个二郎滩,四面都是山,天天背盐巴,顿顿菜汤淡。”这是解放前在二郎滩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也是解放前二郎滩穷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红军背水一战胜利后,没收了军阀侯之丹的存盐,通知群众到‘四公号’盐号门前开会,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然后开仓分盐,救济了川黔对河两岸成千上万的贫苦群众。”家住红军街的老人朱瑞生介绍,分盐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直到将60万斤盐全部分给了群众,负责分盐的部队这才渡河东去。
在红军街,有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如红军二渡赤水百姓用郎酒为红军疗伤驱寒;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来到二郎滩时,赤水河边的二郎滩人捧出了美酒劳军,为挥师北上的将士壮行等。“为了更好的传承红色故事,得保护好现有的遗址。”古蔺县委副书记、二郎镇党委书记陈世伟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二郎镇红色文化传承打造,先后投入资金2156万元,实施红军街一、二期文物本体维修保护工程,对包括红三军团司令部、德谦裕盐号、邓家大院等核心建筑在内的45栋房屋进行维修改造,实施红军街道路改造、亮化、环境整治工程。”
下一步,二郎镇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拟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实施红军街三期文物本体维修保护工程,投资2.5亿元建设四渡赤水红军广场,整合资金400余万元新建综合停车场1个、2A级旅游厕所1个,实施景观绿化工程,抓好红军街红色遗址保护,传承好红色故事。
近年来,古蔺县着力抓好红军街红色遗址保护工作,在为广大群众提供传播长征精神、传承红军故事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红色旅游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泸州段的短期建设目标,今年,古蔺县计划实施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传承带建设,3月底,太平古镇通景公路、太平至二郎公路沿线景观、太平纪念碑渡口提升等14个项目将完成初步打造。除此之外,还有四渡赤水博物馆展厅提升工程、原太平小学业态提升工程、太平古镇通景公路建设、太平至二郎公路沿线打造、九溪口渡口提升、永乐岩桑沟兴桥提升项、太平纪念碑渡口提升工程等。(图片来源:二郎镇供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