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发布2022年中考方案,引发大众关注。因为这份方案提到,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实行纸笔闭卷考试,其中语文考试允许使用正版学生字典。(《扬子晚报》3月12日)

语文考试允许带字典,这在上一辈家长眼里,恐怕难以想象。毕竟,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字典可查字可抄句,俨然属于最高端的作弊工具。可实际上,“开卷的考试”往往是“最难的考试”。在图文信息爆炸式发展的当下,倘若中考考生仅用字典就能考出高分,反而说明这场语文考试太“低端”。

依据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标准,掌握2500个常用词语,就能达到5级水平,既可以阅读汉语报刊,欣赏汉语影视节目等等。很显然,这对时下“纵横于互联网”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已不困难。现代职场的就业生态表明,当我们掌握高阶技能之后,低阶技能的使用占比将越来越低,对语文学习来说亦是如此。

面向“文字运用”重于“文字理解”的未来,中考语文考试就该发挥扬弃精神。重视培养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强化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而非简简单单地要求孩子掌握生字生词。引导中小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比识字造句更重要,比死记硬背更有趣。敢于提供字典的中考语文考试才是最高层次的语文考试。

换一个角度看,倘若有考生在语文考试中,还需要频繁翻字典查生字,说明语文基础知识就不太牢固,在分秒必争的考场中势必落于人后。对中考考生来说,富含各类字词的字典就是解放文字创造能力的高端工具,写出华美文章。有了字典,中考考生反而能考出更大的差距和差别。

能熟练运用字典,方能畅游于网络社会。试想,我们生活中发现一个生僻字,不懂拼音不识笔画,想把它输入搜索引擎查一查都很困难。而运用字典,则可以轻松地查到。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靠老师解答,不如靠自己追寻。鼓励中小学生熟练运用字典,能有效提升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不懂就要问》不正是当下小学三年级就学习的课文吗?

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普及的当下,掌握算法可能比熟练笔算更重要。近些年,一些地区就展开了将计算器引入数学考试的实验,并取得了不少经验。用同类的思维走进未来,考物理能为考生提供磁铁、电池;考化学能为考生提供试剂、试管;考地理能为考生提供地图、卷尺等等。允许将字典带入中考考场仅仅是第一步。

掌握运用各类工具,并将最先进的工具使用方法传递给下一代,促使我们人类从原始社会走进现代社会。对于将语言运用工具带入考场的做法,我们应当用包容的眼光,辩证科学地看待。(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