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会操作使用智能手机,很多老人在办理业务、出示健康码时受阻,影响到正常生活。接到此类求助,属地社区网格员总是第一时间上门帮忙化解难题,受到居民感谢。(《太原晚报》3月10日)

网格员再热心,也不可能在所有老人遇到困难时都随叫随到。因此,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时代红利,实乃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网络购物、外卖点餐、移动支付、网络购票、线上挂号……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科技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老年人群体却成为了“弱势群体”——尽管手握智能手机,却由于不会操作导致处处受限。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进出公共场所和搭乘交通工具都需要“亮码”,尽管有些地方也设立了“无健康码通道”,但由此带来的繁琐低效甚至是冲突也难以回避。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而言,不仅不可能回到过去,甚至还可能加速老年人群体的失落感——处处受限、越发不便。

时代发展太快,快到新生事物眼花缭乱,快到老年人感觉难以适从。这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现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6亿人,占比近两成。可以说,怎样让老年人适应智能时代、共享科技红利,已经成为一项民生问题。

如果让数字时代刹车和停车不现实,那么在快时代给老年人留个“慢选项”,就成为最迫切的选择。就像城市建设需要进行适老化改造一样,智能手机厂商和手机APP也要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供老年人选择,如字体更大、操作更简便等,为他们的常用操作降低门槛。另一方面,城市管理也要为老年人提供特殊选项和窗口,不让任何一个老人因为不会使用手机而陷入尴尬,甚至被拒之门外。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应当像“不得拒收现金”一样强调和落实。

与此同时,老年人学习智能科技的热情和积极性也需要激发起来。的确,智能手机远比他们当年接触的电视、洗衣机等新事物要复杂,可老年人平时刚需的一些功能操作其实远没有难到令人望而生畏的程度。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再接触新生事物,或者总觉得学了也记不住。实际上,对很多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而言,只要真正打开心门,克服自身畏难情绪,随着不断地学习和使用,类似于“亮码”这样的简单功能是完全可以掌握的。对此,子女们要上心,社区也要积极组织,唯有让老年人真正从小手机上感受到大方便,才能激发起他们自身的能动性。当智能科技和老年人相向而行,科技就会加速为老年人的生活赋能,进而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享受到各种红利,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宋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