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招聘网站上,有一些公司推出了“盲盒岗位”,声称可以帮助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岗位的求职者,还提供“复活”机会。3月3日,一家推出了“盲盒岗位”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推出盲盒岗位以来,招聘页面的浏览量、求职者投递简历的数量都翻了一倍左右,已有人顺利入职。不过,3月3日,记者登录多个招聘网站查看韶音科技的岗位信息,已查找不到“盲盒岗位”,疑似已下架。(3月7日 中国新闻网)

盲盒经济火了,现在真是进入到一个万物皆可“盲”的时代,企业招聘居然也玩起了“盲盒岗位”。用人单位拿出一些岗位,设置成盲盒,让应聘者自己抽取,然后自由配对。“盲盒岗位”似乎很潮,但笔者对此并不感冒。

企业招聘和人才应聘,是双向选择。企业的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应该对应合适的人;否则,就需要很长的磨合期,乃至最终弃岗。“盲盒岗位”给人一种拉郎配的感觉,不是人才与岗位的最优配置,虽然应聘者可以复活,重新选择,但会造成机会浪费。退一步,就算成功,这种模式也不值得提倡。所以,“盲盒岗位”不如常规地招聘。

事实上,企业用“盲盒岗位”招聘,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有炒作的嫌疑,就是想用别具一格的方式吸引眼球,让更多的应聘者“看过了”。显然,藏在盲盒里的那些岗位,必然是平时不被人待见的、招不到人的岗位。大家想想看,如果是热门岗位,优秀的人才挤破头竞争,企业还会将它们隐藏在盲盒里吗?可以说,“盲盒岗位”里面不可能是招聘企业的“彩蛋”。

当然,应聘者可以使用复活的权利,让企业重新调整岗位,但这样做,难道不需要精力和试错成本吗?如果单单是蹭热点也就罢了,最糟糕的是,如果有些招聘企业故意设吭玩套路,求职者就有跳坑的可能,自己的权益受损。所以,大家应该谨慎对待“盲盒岗位”,而不能盲目信从于招聘APP,尽量避免上当受骗。

媒体介入后,招聘企业悄悄地下架了“盲盒岗位”,这恐怕就是做贼心虚地提现吧?有成功案例不代表这个模式是成熟的、成功的。招聘是一件严实的事,不是儿戏。“盲盒岗位”绝非良好的人才配置机制,求职者要睁大慧眼,辨别真伪。(黄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