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的机耕道延伸到田间地头,新建的灌溉渠四通八达,土地平整、桥闸涵洞建设正酣……近日,笔者在南部县黄金镇、流马镇、大王镇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看到,广阔的田野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一派繁忙景象。
“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哪里,哪里耕地就能变‘粮仓’。”近年来,南部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万亩“粮仓”从田畴而起。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帮助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将乡村振兴画卷徐徐铺展在广袤的良田沃土。
A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人勤春更早。2月24日,南部县黄金镇莲社庵村村民蒲彩田一早就走进自家的田间地头,察看小麦、油菜的长势。“我家一共承包了20亩田地,小春这一季种了大约10亩。现在小麦开始拔节,油菜逐渐开花,收成应该不错。”看着田里铺满绿油油的小麦、油菜,蒲彩田高兴得合不拢嘴。
“以前我们这里的农田很零散,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家家户户种着‘补丁田’。这几年的大丰收,我们是跟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沾了光’。”望着眼前这片宽广平整的农田,长长的排水沟纵横交错,平展的生产路穿插田间,网格护坡有序分布在田边,田里庄稼生机盎然,蒲彩田打开话匣子。多年前,农田没有生产路,无法使用农机耕种,犁地耕田全靠人挖牛耕。没有专门灌溉的水渠,为了让庄稼“喝上水”,只能等到下雨天,一家老小齐上阵,把雨水围到田里,其间的辛苦可见一斑。
为着力解决农田零星分散、地表高低不平、耕作难、灌溉难等田间基础设施落后的难题,2019年,南部县在石龙镇、黄金镇、流马镇等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当时,项目总投资5400万元,主要涉及龙华寺村、柏树包村、踏水桥村等16个村,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86万亩。新建机耕道20.49公里,生产路1.02公里,疏浚排灌渠系21.47公里,整治山坪塘6口,新建蓄水池4口,完善下田通道及配套设施245处,建成永久性耕地质量监测点1处。”南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会说,2021年省市下达南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共8.72万亩,共编制五个项目实施,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建设等。按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宜机作业、生态良好”的建设思路,2022年新春伊始,流马镇、黄金镇、大王镇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掀起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潮。
定水镇徐家桥村是南部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受益者,谈及该项目给村里带来的巨大变化,群众感慨颇深。“以前的土地撂荒看着令人心疼,通过县上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眼见杂草丛生的荒地一天天变成良田好地。田好种了,收成也增加了不少,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该村支部书记高天勇说,去年,以土地整治项目为契机,整治撂荒地180余亩。
“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8.72万亩,这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决不能打折扣。”何会说,南部将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严把工程质量,干一片、成一片,确保建设成“良田”。同时,抢抓时间节点,加大工作推进和落实力度,做到不误农时,确保整个项目在今年五月底之前完成。
B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
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软硬件同时发力将长期决定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近年来,南部县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传统的粗放作业方式,加速农业的机械化、科学化种植程度,一块块分散的“补丁田”变成大田、起伏的坡地变成平地、灌溉水渠纵横交织、生产便道四通八达,农用机械可以直接开进田间,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奠定基础。
2月26日,种植大户谢海涛趁着大好天气,一早把旋耕机开进冬休后的稻田进行试耕,不多时,到处飘散着新翻泥土的气息。“距离大面积春耕还有段时间,趁早把机器调试好。”谢海涛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他尝到承包土地的甜头,种、管、收基本上实现机械化作业。
谢海涛是南部县容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14年他以每亩400元的价格,在黄金镇寒坡场村流转了30余亩水田,开始了种植之路,当年收支基本持平。2015年,谢海涛扩大水稻种植规模,投入70万元购买农机,形成了从耕田犁地到水稻收割晾晒一条龙的机械化生产模式,种地收益凸显。到2021年,谢海涛抓住南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先后从黄金镇、建兴镇、石龙镇等流转土地1200余亩,轮作油菜、小麦与水稻。
黄金镇副镇长王龙介绍,过去一亩地种植一季的成本约为1000元至1200元,土地经过调型整理后,田埂、荒坡都变成了可用地,规模成片的农田能实行机耕、机播、机管、机收,每亩成本可减少200元左右,减少生产支出的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除了将零星分散的“补丁田”整合成片,实现了从牛耕人种到机械化耕作的生产方式转变。近年来,南部县在实施高标准建设的同时还坚持保护耕地培肥地力,对项目区撂荒地进行复垦,并采用有机肥加配方肥的方式进行地力培肥。
“过去,稻草要么收割回家做燃料,要么焚烧在田作肥料,不利于环境保护。”谢海涛说,近几年,他们收割水稻的同时将稻草粉碎在稻田,让其增加土地的有机质,土壤的板结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同时,节约农业用水,降低化肥农药用量,产出的粮食质量也更加绿色优质。谢海涛算了一笔账,高标准农田每亩用水量比原先的农田减少15%,化肥和农药用量减少约13%,仅水稻一季平均每亩却增产粮食60至80公斤,达到650公斤。
有数据显示,2021年,南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45.9万亩、粮油产量达到65万吨。
■相关新闻
南部县累计投入20余亿元整理建设“高标田”
“要建就建成样板工程,做成亮点工程,做成群众满意的放心工程,让‘金土地’结出‘致富果’。”南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会说,南部县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等高度融合,充分发挥自身先天“优势”,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定位于建设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实现示范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实现土地整治效益最大化,在增加高标准农田面积的同时,提高农田质量,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终目标。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南部县农田基础设施稳步改善,农田排灌体系持续优化,昔日地块零散、产出低下的“望天田”变成了成方连片、效益增加的“高产田”。
2月25日,南部县黄金镇万家湾村支部副书记、种粮大户杨光雄一边组织附近群众清理水渠杂物,为春耕做好准备,一边谈到自己的感受。杨光雄说,在担任村干部的同时,也流转到近20亩农田进行农业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后,为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提供了保障,为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在获得租金收入的同时,还通过转移就业或在种粮大户承包的产业基地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实现增收。
一个人干得好不算好,能带动附近群众实现增收致富才是真的好。当地的种植大户为附近群众无偿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同时把他们吸纳到合作社务工,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共同发展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为他们带来每年8000元左右的务工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据了解,近年来,南部县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0余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和土地整理项目100余个。到2022年底,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89.83万亩,占该县耕地面积的63.7%。何会说,今后将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大户,通过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让群众参与经营,盘活土地,创造一条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路子。(李果张良)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何良 2022-03-02
粮食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