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荣东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指出,要以“一干多支”战略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干多支”作为省级层面的区域战略,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战略目标上高度契合、内在要求上高度统一、发展路径上高度一致,为国家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两大战略有机融合、相互衔接,重点在于发挥“一干”与“多支”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区域经济布局。
强化成都主干引领,增强对高端战略资源的集聚转化能力
核心城市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引擎,对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牵引支撑作用。做优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是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参与全球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需要加快提升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功能,增强对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的集聚集成和转化能力。
一是创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新型现代化城市发展模式,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高质量发展天府新区,高水平建设成都东部新区、高标准规划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
二是加快完善成都“一市两场”的机场布局和功能,加强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协同运营和航路航线优化合作,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三是科学构建“城市组群+功能片区+产业社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突出生态导向、公交导向、文化导向,构建独具特色的城市形态。
四是加快建设空港新城、简州新城、天府奥体公园、沱江发展轴,打造经济圈建设新平台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的新家园,促进成都国家中心城市高品质发展,做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动力源。
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进一步提升极核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
圈层推进是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模式,世界主要城市群的发展都是依托都市圈的扩散效应,最终实现一体化发展。于此,打造现代化大都市圈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推动“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德眉资”,是进一步提升极核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基础。
要强化成德眉资产业协作,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建立“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其他市(州)”的产业互动模式,形成一批高端切入、成链配套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要强化成德眉资创新资源集聚转化,优化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要完善成德眉资城际交通网络,加快环线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全力打造以成都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和生活圈。
要推进成德眉资公共服务对接共享,大力推动成都市优质教育、医疗、科技、文化资源向环成都经济圈延伸。
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夯实多点支撑的“基石”
区域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多点支撑的基石。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需要充分发挥经济圈内不同规模城市的比较优势,共享发展环境、政策、资源、平台,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整体效率,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新格局。
区域中心城市需要更加强调“以城育人、以人兴产”的发展理念,通过对人需求的深度挖掘,完善公共服务,打造舒适环境、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实现人才集聚,带动相关产业和城市的协调发展。同时,把握城市发展趋势和人口流动趋势,合理规划布局一批省级新区,推动从产业开发向区域综合开发升级,真正将其建设成为承担区域发展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新的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宜宾、泸州所在的川南,达州、南充所在的川东北都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腹地,是“双核”共舞的重要纽带,需要依托交通干线和重要河流水系构建区域经济发展带,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北翼振兴。
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依托陆上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内自同城化、宜宾-泸州一体化发展、共建沱江流域生态示范区,建成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大力支持并培育成为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
推动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依托特色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化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康养和红色文化旅游,协同加快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川东北与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建成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建设双城经济圈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
发挥其他区域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做好保障
攀西和川西北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资源基地、休闲度假基地、生态安全屏障和开放通道,要突出特色发展,发挥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作用。
推进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应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和我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基地,推进安宁河流域和金沙江沿岸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培育休闲度假康养旅游产业,加快推进南向重要通道建设。
推进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应加快以川藏铁路为重点的大通道建设,持续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风光水互补能源基地,加大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创新力度,建设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作者系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