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袁敏 达州观察 徐洋 杨迎

我所在的四川文理学院位于达州市,所在地属于川陕革命老区。近年来,为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从组织与制度创新、财政扶持、建立创新生态与平台建设、促进企业创新主体等方面,各方力量都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这些方法总体上属于一种由外而内的输血式帮扶,忽略了老区主体性的发挥。

规划的理工实验大楼

长期以来,老区受区位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科技与教育资源布局等方面的制约,难以引进和留住具有博士学历的科技人才,创新平台和载体较少,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规划的康养产业大楼

在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中,三分之一毕业后留在川东地区工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但学校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瓶颈,比如高层次的师资力量十分缺乏。近年来,我们按100万元引进一名博士的方案,但并没有招聘到理想的人才。

翠柳湖

革命老区现实的困境不容忽视。

一是周边大城市虹吸效应突出。成都、重庆是国家全力打造的引领经济发展的两大增长极,两大城市对周边城市资源要素有很强的吸引力。这对老区城市如何留住人才、资金和技术等关键要素,是极大的考验。

二是科技创新要素不强。老区主要城市的教育、科技、医疗、文化等城市功能配套对中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支撑能力不强,加之受区位远离中心城市的影响,造成用超过中心城市数倍的引才待遇,也难以引进和留住人才,严重制约了老区所在地的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壮大。

学校新材料玄武岩纤维科研团队

三是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较少。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老区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科技创新要素整合不够,科技创新平台较少,制约了区域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有关省(区、市)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以政府引导、校企参与、优势互补、平台共建、利益共享的飞地合作机制,发挥了飞入地与飞出地的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发展成果,取得了积极成效。

学校发起成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

因此,我建议,比如在成都这样的中心城市,采用革命老区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由合作共建各方出资在中心城市注册科技研发公司,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行,引进人才可以落户在中心城市,工作岗位和工资关系在研发公司,人事关系留在老区高校,以此探索建立起“工作在中心城市、服务在革命老区”的“人才飞地”,为老区的发展引来更多可用之才。(四川文理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