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培训寒假班火热招生”“中考体育培训招生”“中考体育寒假提分”……“双减”政策落地的第一个寒假,各种体育培训广告频频出现,体育培训十分火爆,不少孩子在假期参加了少则一两个多则三四个体培班,一些家长为此付出数千元至上万元的费用。(2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影响青少年个人的健康成长,也事关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解决我国青少年一度存在的“小眼镜”“小胖墩”等亚健康问题,增强其爆发力、耐力和运动速度等身体素质,继国家将体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后,各地相继增加了体育中考分值。特别是“双减”政策落地后,不仅越来越多家长开始接受体育是综合素质教育重要一环的理念,而且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大大增加。这一显著变化固然值得肯定,但近期一些地方出现“班里超半数同学在校外补体育”以及动辄“数千元乃至上万元的体育培训费用”却让人有些担忧。正如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所说,不当的体育培训会加重学生、家长的负担,扭曲教育初衷。
殊不知,加强学校体育的最终落脚点,是保障学生的体育课与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其体质。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来说,不仅要保障学校的体育教育资源,配齐体育教师,解决学校的体育场地建设问题;还要依法监督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追究挤占体育课、不落实每天学生锻炼一小时的学校的责任。
面对当前一些家长或学生热衷于“应试体育”培训,教育主管部门不能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一方面,应加强宣传引导,让家长和学生懂得:体育中考分值并非选拔性考试,更多是水平性测试,目的是推动学生增强体质、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培养品质,且体育中考采用“一次性考核+过程性考核”的方式,强调渐进性和累积性。只要认真上好学校的体育课,平时适当注意锻炼,完全可以拿到高分,完全可以不必参加校外体育培训,花冤枉钱,并且增加学生负担和压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坚决抵制应试体育思维,及时建立体育培训市场“黑白名单”,纠正虚假宣传、焦虑营销等行为。
期待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体育教育能更多成为学校综合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为爱好各类运动的孩子服务好,促进他们快乐健康成长,而不应成为中小学生及家庭新的负担。(刘纯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