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的春节档(1月31日至2月6日)影院仍收获颇丰,总票房收入已达60亿元(含服务费,下同),排名影史第二。但需强调的是,高票房是高票价带来的,今年春节档期间平均票价为52.8元/张,同比上涨8%,与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相比涨幅达18%。(2月7日《证券日报》)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2021年春节档票均价分别为:37.8元/张、39.7元/张、44.7元/张、48.9元/张。与之相比,2022年春节档电影票均价为52.8元/张,一线城市平均票价高达66.4元/张,因此被业内称为“最贵春节档”。票价最贵不是好事,应该引起警惕。

如何看待“最贵春节档”?一个视角是票价的确是太贵了,普通观众看不起。举个例子:一家五口看电影,如果买点饮料、爆米花,花费需要近千元。看电影不是刚需,票价太贵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看,不看电影并不会影响生活,如此想来,走进电影院的人就少了。高票价的背后是“预设了利润”。春节档几大电影发行方案显示,今年春节档单张电影票的发行价同比高出5元至10元。很多小影院春节档收入占全年收入超七成。觉得春节是赚钱旺季,此时不赚何时赚,在此心理驱使下,票价也就不断上涨。当然成本上涨也是一个原因,消杀工作增加了影院成本,疫情之下零食销售锐减导致影院收入减少,一些地方电影院限制了观众的人数。堤内损失堤外补,抬高票价恐怕就势在必行了。票价高了,且成为“最贵春节档”,观众自然望而却步,高票价无疑阻止了一部分观众走进电影院。大年初一到初三的出票数依次为1926万、1893万、1712万,而去年同期的出票数为3446万、2797万、2932万,前三天就少了3000多万人次走进电影院。

另一个视角是觉得不值得,换言之,缺乏好的电影。如果觉得电影好,哪怕票价再贵些,也挡不住进电影院的脚步,因为觉得值。如果都是《你好,李焕英》《流浪地球》之类的高品质电影,观众对票价的高低可能就不会那么敏感。一位业内人士评价,今年春节档电影在质量方面“中等偏上”。暂且不论这个评价是否中肯,但如果真是“中等偏上”,或者是观众觉得“不过如此”,就不愿意为高票价买单了。电影《狙击手》宣布自2月7日起下调所有版本结算价格至A类35元,B类30元(各降5元),这也是今年春节档8部新片里首部降低限价的影片。电影票价终于要降了,可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了,恐怕也起不到多大效果。

“最贵春节档”的警示有两点:春节档不该是“最贵”,因此,在确定票价时,要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承受能力,不要只想着锁定少部分观众,毕竟观看电影是“大众娱乐”,不是“阳春白雪”。高票价的策略只会收获“差评”。同时,电影艺术要不断追求进步,多拍经典,多拍些观众喜欢的作品,让春节档被经典作品充满,让观众观看之后大呼“过瘾”,大喊“值得”,如此,“春节档”的电影才会是“不忘初心”。(王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