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多个品牌发布调价通知,涉及调味品、速冻食品、零食、白酒等众多消费品。这一轮涨价引发市场对物价上涨的担忧。部分企业调价,一定程度反映了国内部分上游生产投入成本压力正在向终端消费品价格传导。未来是否会出现消费品集体涨价,并引发国内物价全面上涨?(1月17日《经济日报》)

对于“消费品涨价苗头”,一些专家认为,消费品全面涨价可能性不大,消费者不需要过度焦虑。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一般而言企业调价比较谨慎,除了考虑短期成本、利润因素外,还得考虑产品市场占有率。在行业竞争激烈,尤其是同质化较多的消费品市场,企业会尽力避免因为上调产品价格而丢失市场份额。

从理论上来说,这个理由显然“站得住脚”。市场经济企业竞争激励,涨价就意味着失去市场竞争力。而且消费者选择权比较大,钱在消费者口袋里,买谁的不买谁的自己说了算。企业品牌当然会考虑“消费者能力”和“消费者选择”。

但是,出现“消费品涨价苗头”终究不算是什么好事情。毕竟,2022年的发展基调是“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连提了25个“稳”,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定为2022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基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可以说一个“稳”字含义是丰富的,既要企业发展的“稳”,也要民生幸福的“稳”。而“消费品涨价苗头”就可能与“稳”是背道而驰的。因为,目前出现涨价的消费品,都是老百姓离不开的生活用品,涉及了调味品、速冻食品、零食、白酒等众多消费品。这些商品的“价格稳”就是“民生稳”,就是“发展稳”。

因此,对于“消费品涨价苗头”不能因为“全面涨价的可能性不大”就漠不关心,就不当回事,还是需要多些“预防之心不可无”,要提前介入关注,确保符合“发展稳”的精神。

一个方面是,要调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价格联盟”的情况?不少产品都有行业协会,事实证明一些相同产品的涨价,背后都有“行业协会命令”的影子。因此要看看调味品、速冻食品、零食、白酒的价格上涨是“市场影响”还是“协会左右”?

一个方面是,要调查一下看看是不是存在“涨价不合理”的现象?不管是什么消费品,涨价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有合理的理由,要有合适的比例。涨价的原因是原材料引发的还是短期市场销售旺盛导致的?涨价的比例是不是能够被市场坦然接受?

总之,消费品涨价涉及民生,切不可粗心大意。对“消费品涨价苗头”不能任由“出头”!“稳字当头”不可忘!(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