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劝酒行为在全国各地都存在,尤以节假日、婚丧嫁娶等时间点和场景为甚,因为共同饮酒导致伤亡而引发的纠纷案件屡见不鲜。临近春节,多地多部门发布倡议书,倡导“文明聚餐、适量自愿饮酒”。多位专家指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劝酒、灌酒等行为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还有可能构成共同犯罪。(1月11日《法治日报》)

聚餐要饮酒、饮酒要劝酒的社会风气流传已久。由于各地习俗不同,劝酒的花样也有差异,有划拳猜枚、唱祝酒歌的文劝,有发誓赌咒、灌酒的武劝,但总归是想尽办法让人多喝酒,甚或喝趴下最好。劝酒陋习的负面作用极大,社会影响非常恶劣,招人厌烦,浪费食物,且容易损害饮酒者的健康,还会诱发意外事故,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大力倡导文明用餐的当下,我们也该对“劝酒陋习”说再见了。

酒量大小因人而异,对饮酒的偏好也各有不同,善饮者千杯不倒,酒量浅的只能小酌,还有对酒精过敏的,不一而足。可见,聚餐是否喝酒本不该强人所难,听凭个人自愿为好,而劝酒本质上是一种强迫行为,变着法子要求他人喝酒。有媒体曾对2005名受访者做过调查,92.3%表示有过被劝酒的经历,74%称被劝酒时推脱不过就接受。

显然,劝酒陋习非常普遍,大多数人并不喜欢,却受到传统习俗和社会风气影响,不得不被迫接受,以至于劝酒陋习难以根除。近年来,随着文明用餐理念的深入推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劝酒陋习的坏处,以及过量饮酒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性,开始主动拒绝喝酒,也不参与劝酒陋习。而在临近春节之际,各地发布文明聚餐的倡议书,意在普及“喝酒不劝酒”的社会常识,引导树立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

而且,劝酒陋习有可能诱发意外事故,给当事人造成伤害,所以从法律上来讲,不当劝酒行为要承担法律后果。近年来,各地屡屡上演共同饮酒、不当劝酒导致伤亡的纠纷案例,司法机关均判定共同饮酒者、劝酒者承担赔偿责任,提高了不当劝酒行为的门槛,也给社会大众上了普法课,有助于推动形成“文明用餐、理性饮酒”的好习惯。

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在逢年过节招待亲朋时,不可避免会遇到聚餐饮酒的问题,那就要掌握好分寸,不仅自己要适量饮酒,还应主动尊重他人意愿,做到敬酒热情、劝酒适度,不强行劝酒,及时提醒、劝阻和照顾共饮者,以免发生意外伤亡事故。(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