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省委书记彭清华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把这次抗疫斗争实践作为生动的思想政治课,深刻领会把握疫情防控展现出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如何准确理解“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进而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我们邀请省内外三位专家撰文解读。

彰显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

陈江生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各地在常态化防控中稳步推进复工复产。面对人类灾难,中国展现了自己的磅礴力量。那么,中国力量从何而来?

中国力量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这就意味着,不管道路如何曲折,目标是确定的,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实现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保证中国朝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也就是说,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里,中国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这一方向和朝着这一方向的努力,推动中国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正因为如此,才有10天左右时间就建成两座传染病医院的“中国速度”,不到一个月时间依托强大的石油化工、塑料制品、纺织以及医疗产业链,把口罩日产扩张到过亿只的“中国实力”。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备强大领导力和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领导确保了中国的稳定,保证了中国的稳定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稳定最大的压舱石,有了党的领导,各项事业才能稳步推进。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具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和制度体系,能够有效统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能够有效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维护国家和谐稳定。疫情下,正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车马炮各展其长”,才能在短短几天内理顺武汉战“疫”的打法,在短短一季之内使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正是有了党中央这个“坐镇中军帐的‘帅’”,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才能一盘棋大局分明,避免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局面的出现,从而避免了灾难性后果。

中国力量来自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都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形成和设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人民不仅有权选择自己的代表,还依法享有监督权,能够确保人民代表为人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人民性。公有制经济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基础,非公有制经济则是激发人民创造力、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和制度,才能做到疫情刚暴发,国家就迅速反应,社会也迅速反应,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各地全力救治患者,尽快查明病毒感染和传播原因,加强病例监测,规范处置流程,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一个月内三次亲临战“疫”一线考察调研,深入社区、医院、疾控中心、科研攻关一线,了解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和制度,中国不仅全力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努力去维护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仅公开、透明、负责任地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有关国家和地区作了通报,而且在自己疫情初步稳定后,一次次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送出一批又一批的抗疫物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国家。

中国力量来自于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方式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方式对于确保我们在追求自己的目标、办大多数事情、做大多数工作时,比别的组织方式更加高效,为我们开创、发展自己的事业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证,使得中国力量能够最大程度、最高效率得到发挥。

民主集中制在集中之前是一种充分和全面的民主,在建设性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想,让所有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进来、提供自己的智慧,从而确保了集思广益,确保了对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充分讨论。我们看到,国家在对疫情的判断和应对上,几乎吸纳了所有的智慧,接受了所有的合理建议。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疫情防治专家的建议要吸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为代表的国际防抗疫情专家们的建议要吸收,一线抗疫人员的建议要吸收,病患的想法要重视,甚至有些不友好的批评中的合理成分也要吸收。正是这些吸纳,我们才能够迅速改建方舱医院,发掘中医疗法,才有一版又一版的新冠病毒诊疗方案……

民主集中制在完成集中之后是一种坚决执行。在统一思想后,行动起来是上下同心、各司其职,全力保证事情最好最快地办好。武汉封城,湖北危机,中央一声令下,全国众志成城,爆发出的是举国之力。一边是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19个省市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外16个市州及县级市;各地政府、企业、党员、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另一边是全国各地、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配合,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控体系,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中国力量来自于对实事求是原则的坚守

中国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政党,懂得历史地看待自己的力量。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新冠病毒的攻击,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没办法在几天几个星期找到特效药、研制出疫苗,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动员整个社会,把隔离做好了。我们也懂得现实地分析自己的长与短。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有着道路、理论、制度等许多优势,只要把优势发挥好,把隔离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一定能遏制住。

正是对实事求是原则的这种坚守,对中国力量准确的把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国率先有效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对实事求是原则的这种坚守,还将保证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期待着疫情的浓雾散去,期待着中国力量的不断增长,期待着中国梦在我们的奋斗中成为现实。

(作者系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谱写中国精神的最强乐章

陈叙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中国社会、中国人精神品质和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和广阔的开放性,既来源于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创造、传承与积累,又在时代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尤其在民族遭遇重大危机和挑战中得以激发、活化和升华。

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这是对中国社会、中国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也是中国精神的一场洗礼。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深厚的家国情怀之下,实现了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了党和人民的心心相印,焕发出中国精神强大的感召力,在抗疫实践中谱写着中国精神的最强乐章。

党的坚强领导与人民至上的有机结合激发仁爱团结、科学理性的中国精神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大的国家力量,坚定的领导核心构筑起团结一心的坚强意志,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彰显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初心和根本的出发点,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命重于泰山,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正是以人民为中心,从珍惜每个普通公民的生命出发,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焕发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闪耀着以人为本的光辉。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作为一种新型传染病,人类尚有很多未知因素,面对不可控性,人们极易掉入恐慌和失序中,需要坚强的核心凝聚起全社会抗疫的信心和意志。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凝聚起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的意志,凸显了中国精神团结一心的强大力量。强大的国家意志必须和科学理性精神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制度效力。抗疫期间党中央强调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分类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多措并举,取得抗疫工作的良好成效。四川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提前部署、系统谋划、全域严防,有效阻止了疫情在四川的扩散,保护了全川人民的生命健康。当疫情在全球传播时,中国及时向世界分享抗疫经验,向疫情严重的国家捐款捐物,派出医疗队伸出援助之手,展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意识,彰显了仁爱无疆、扶贫救弱的社会主义精神和中国精神。

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激发无私奉献、守望相助的中国精神

强大的国家意志最终要落实到社会的具体行动中去。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疫情肆虐进一步激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基因密码,“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成为抗疫中的最强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个个逆行者成为最美的风景线,医务人员不计生死,不计报酬,纷纷写下请战书驰援武汉。仅四川就派出10批医疗队,共计1463人。那些和病魔争抢生命、脸上勒满口罩印痕的医务人员,那些夜里干累了活就和衣躺在火神山工地上的建筑工人,那些走家串户急群众之所急的平凡的社区工作人员,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的中国精神。印着“川鄂一家亲”的援鄂物资一吨吨送往湖北,从口罩、医疗设备、粮食、蔬菜、火锅、腊肉一应俱全。最为硬核的是四川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几乎将重症医学科整体搬建至湖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行各业迅速行动起来,交通运输、治安防控、科研教育、社区管理都以各自的方式服务于抗疫工作。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公益基金会捐款捐物,为战“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人民送去温暖和关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第一时间复工复产,满负荷运转,服装、化工等相关企业立马响应号召上线新的生产线跨界生产,物流企业马不停蹄,保护着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转的动脉。国家层面的科学理性与社会层面的守望相助构成了良性互动,一个有机团结的社会正是中国精神得以生生不息的沃土。

国家命运和个体际遇的交汇激发坚韧不拔、爱国敬业的中国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也是从不轻易被灾难压倒的民族。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更激发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巨大精神力量。

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副队长黄雷在战地日记中写道,“当一个国家身处逆境,呼唤一种精神时,那就是使命,就是信念,就是一往无前。”“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为了守候这千年巍巍河山,总有英雄冲锋在前,这是深藏在每个人血脉深处的信仰,是中国精神的强大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在防控疫情斗争中经受考验,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线,及时发声指导,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医务人员、基层公安、社区管理人员坚守在抗疫一线。疫情最焦灼的时候,四川援助湖北医疗队400余人递交入党申请书,用实际行动把党旗插到最艰难困苦最需要的地方。面对疫情的诸多不明因素,人们并没有悲观懈怠,科研人员加快疫苗研发进度,企业家们创新业态推动复工复产,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创新进取的意志奏响自强不息的强劲旋律。

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复工复产能够有序推进,得益于一线工作者不惧生死的无私奉献,得益于各行各业的同舟共济,得益于每位公民的克己守法。在社会生活几乎停摆,所有社交娱乐活动因为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而取消的情况下,人们没有过多抱怨而是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参与到联防联控工作中来,当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又以积极有为的姿态投身于复工复产之中,自律、克制、守法、奉献,彰显公民素养的提升。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2020年突袭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重创,更悄然影响着战“疫”后的国际环境和形势。战“疫”中党和人民的肝胆相照,国家和社会的良性合作谱写了中国精神的最强乐章,彰显了精神力量的巨大感召力,中国精神在抗疫实践中不断凝练和升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力量源泉。当前全球疫情尚未结束,我们进入到复工复产与防疫并重的阶段,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更需要高扬中国精神的旗帜,强化社会共识,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断续写中国精神的谱系。

(作者系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

跑出中国效率的四川加速度

曹萍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当前,要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深刻领会把握疫情防控展现出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跑出中国效率的四川加速度,就能更好地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夺取“双胜利”中的中国效率

疫情就是号令,效率就是生命。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中,中国效率发挥了关键作用,展现了强劲力量,确保中国在基本控制疫情的基础上,保持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

第一,在疫情防控中迸发中国效率。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时间作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战略部署,人民军队第一时间整备集结、投入战斗,4万多名白衣战士春节期间毅然逆行武汉、逆行湖北。医疗队从接到指令到组建完成,一般不超过2小时,从成员集结到抵达武汉,一般不超过24小时。10天交付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自首家方舱医院启用以来,11天内武汉全市共建成11座方舱医院,相当于平均每天建好一座;全国口罩日产能从800万只提高到日产过亿只。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国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

第二,在复工复学中再创中国效率。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全国各地多措并举,积极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采取信息互享、健康互认等措施打通“堵点”,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截至3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员工复岗率分别达到98.6%和89.9%,中小企业复工率达到76.8%。4月16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9%。在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的同时,复学复课工作也有序开展,各地区分年级陆续复课,并采取了小班教学、错时上课等措施,确保返校学生的健康安全。截至5月11日,已开学复课的学生总数过亿,占学生总数的39%。全国多数省级以上地区,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学以及小学均开始复课。

中国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决策效率、执行效率、动员效率、防治效率、恢复效率,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中国效率中的四川加速度

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中,四川始终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它为中国效率贡献了四川加速度。

疫情发生以来,四川响应党中央号召,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积极开展防控疫情工作。1月16日首例疑似病例报告后,省委省政府立即作出部署,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1月24日全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1月26日省委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设立应急指挥部并下设13个工作组(专班),全面加强统一指挥。运用大数据和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迅速查找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坚持“四早”和“四集中”原则,坚持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运用5G技术开展远程指导和会诊。四川还积极参与和协助全国乃至世界的疫情防控,派遣上千名医疗卫生人员驰援湖北、黑龙江,众多医疗专家远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开展防疫援助。

四川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春节后,率先实施差异化防控策略,出台精准防控100条措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力促春耕生产,灵活安排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群众生活生产物资调度储备和市场监管,发起设立全国首只10亿元省级防疫专项投资基金,出台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系列政策措施。3月18日以来,随着省内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全面复工,各类学校有序开学复课,医疗机构恢复正常秩序,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全面恢复。2020年一季度,四川省实现GDP约10172.85亿元,同比下降3%,比较而言,疫情对四川经济造成的冲击相比其他部分省份较低。其中,成都市实现GDP3845.57亿元,超过苏州居全国城市第6位。

以四川加速度书写四川发展新篇章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启航之年。在奋力夺取“双胜利”中锤炼而来的四川加速度,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有必要把四川加速度,转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攻力量,夯实为全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全面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的重要支撑,奋力书写新时代四川发展新篇章。

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凝心聚力创辉煌,奋力实现全省发展的新目标。

优化政府治理。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支撑。要把寻找、研究和解决问题作为政府治理的目标导向,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转变政府工作作风,优化治理结构,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强化市场活力。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释放市场活力。建设强大市场,优化市场结构,发挥消费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科技创新引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要加强以创新引领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积极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着力构建“5+1”现代工业体系。

(作者系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