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店长洪霞在位于北京三虎桥胡同深处的人文考古书店里待了近十年。很少有人走进这家书店,平均每天只有两三个顾客,他们也常常会问,“能活下去吗?”洪霞只是笑笑。她知道自己和这个小书店都活得好好的,去年,书店卖出了500多万元的书,店员的平均月薪约一万元。(《北京青年报》1月10日)

去年,留守女孩钟芳蓉考上北大考古专业受到部分网友讥讽,一度引发舆论热议,侧面反映出,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对考古专业抱持“冷门”“少人”“无聊”等刻板印象。近几年有不少主打休闲娱乐的网红书店在疫情风波影响下,相继关门。想不到,专卖考古专业书籍,竟然能让这家书店生存至今,着实令人感到不容易。

电子商务高速发展,读者消费越来越讲究专业化与精细化。诚然,在线网店能为读者提供海量书籍,可聚焦专业领域,面向大众的推荐算法易失灵失效。较之反复刷新网店专业门类,直接去专业的实体书店寻书,往往能找到超出预计的专业书籍。不难猜想,紧盯目标人群,专营垂直领域的细分服务,保住人文考古书店的基本收益。

人文考古书店之所以能延续至今,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两任店长安也致与洪霞都是历史专业出身,知道该选什么书籍,能吸引历史专业的学生和读者。着眼目标人群需求,预先找书存书,并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建议,让这家“冷门书店”充满了专业吸引力。换一句话说,把考古书店开下去,蕴含着一股对学问的坚持。

过去,不少人以为,开书店,只要装饰好看,书籍丰富,就能引来读者。对书籍的选取,则过度依赖于供应商供货。实际上,若不在其中灌注自身的风格,装饰再好,也不过是千人一面的“花瓶”。经营实体书店并不简单,不了解书籍,忽视书中蕴含的学问,华丽外表也藏不住粗浅的心,自然缺乏固定的读者人群。

古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书店藏好书,谈笑之间自有鸿儒,往来之余亦无白丁。学问之气浸染书香韵味,不怕无人问津。走向未来,实体书店的发展,当有做学问的气息。(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