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旨在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1月4日 澎湃新闻)

这是一部规范互联网算法的法规,它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大家的合法权益。在我们面对冰冷的手机屏时,谁也不知道背后有无数双眼睛,透过大数据,在盯着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互联网面前,大家都是“透明人”;而互联网企业研制的算法,更是精准地信息推送给所需者,像是量身定做。

网络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将网民的消费信息、生活习惯、个人隐私等收入囊中,成为最懂你的人,也成为你的“电商”,或让你成为广告受众。这倒不算什么,毕竟,电商也属于互联网的优势之一,能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可是,“大数据杀熟”,则是让人愤慨。互联网企业根据你的消费惯性、财富多寡等信息,凭空给你设置信息障碍,如果放置一块玻璃,让你看似买到便宜的商品,其实却付出较高的成本。

不法网络商家“杀熟”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是不地道,也涉嫌欺诈。但是,很多消费者发现了网络商家的这些猫腻,也只是发发牢骚,泄泄私愤,没有其他手段。即便有人想维权,也非常麻烦,毕竟,我们不容易掌握“大数据杀熟”的证据。不过,《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的出台,就是要对不合理、不合规的算法进行规范,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依法惩戒。显然,这部法规对于我们互联网上的消费者而言,最大的益处是遏制“大数据杀熟”。

小到消费者的权益,大到社会秩序,乃至国家安全,都有互联网算法的阴影。如果没有法规进行约束,互联网算法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在趋利避害的网海中肆意撒欢。目前,互联网算法还是监管的灰色地带,应该基于交易公平、安全规范、呵护隐私的原则,不能偏向一方,无序地生长。所以,有必要出台法规,进行约束。

我们期待着这部互联网新规,能给“利己的算法”画上边界,给诸如“大数据杀熟”之类侵权行为套上缰绳,不让损害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的互联网算法在任意驰骋。(黄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