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观察 湛璐霜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5号楼门前的窨井盖坏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小广场上有几盏灯不亮,老年人晚上跳广场舞看不清楚”……12月23日,攀枝花西区格里坪镇景怡社区龙泉小区的小广场上,一月一次的“有事大家议,有话大家讲”如期举行,居民代表、支部书记、楼栋长、居民小组长、景怡社区两委齐聚一堂,大家就小区里亟待解决的问题,你一言我一句,说的都是心头的麻烦事,盼着社区能提供解决方案。

景怡社区是攀枝花的一个典型老旧小区。辖区常住人口4784人,其中老年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社区通过实施微组织、微改造、微话题、微活动、微行动“五微”工作法打开社区治理新路径,“以党组织为引领+以联动来发动+以话题知民情+以行动暖民心+以民生聚力量”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微话题里说民情,记录百姓心声

龙泉小区里不习惯使用手机的老年居民常常选择到社区面对面反映问题,但由于社区呈带状分布,徒步要花半个小时,来回一趟十分不便。为此,社区开展“有事大家议,有话大家讲”活动,社区两委每月到辖区内的小区开“坝坝会”,收集民情民意,有些问题在现场就能拍板解决,不能现场拍板的,社区两委将问题梳理回社区,通过讨论决定后立马给居民答复。

“现在小区里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不用再走到社区反映了,拿小本子记下来,每个月开‘坝坝会’的时候再提出来解决,这个做法方便了我们老年人。”72岁的居民刘万有告诉记者。

今年3月,因社区宝鼎佳苑小区物业撤离,一系列环境卫生问题、基础设施故障、小区管理混乱等问题都抛给了社区。“近半个月时间没人清运垃圾,小区里弥漫着恶臭,苍蝇满天飞。”回想起那段日子,景怡社区党委书记王维记忆犹新。

为解决这个问题,社区一边召集党员、群众召开议事协商会,一边挨家挨户上门征求居民意见,召开党员大会、自改委会议、居民代表大会30余次,坝坝会10余次。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将居民的想法和需求变为改造的重点。

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后,最终确定了物业费用和小区维护费用金额,同时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发动3名有责任、有担当的退休老党员参与小区自治管理,拉进党组织和小区居民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问题反应的时间。

微行动解决小问题,温暖社区“一老一小”

“家里就我一个人操持,小孩子的学习实在无暇顾及,社区能不能帮帮我?”今年初,宝鼎佳苑小区的低保户青江琼来到社区寻求帮助,希望社区能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小难题。

了解情况后,社区派出志愿者很快上门为她的孩子辅导功课,解了青江琼的后顾之忧。随着关系慢慢熟络,孩子也向志愿者们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想在新学期用上新书包和文具盒。看似微小的心愿,却能温暖小小心灵。

这给了社区工作人员一个启发,针对小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社区安排志愿者、楼栋长每天上门入户,不仅带去关怀,也及时了解大伙的实际需求,及时满足居民的“微心愿”。

“小小微心愿给群众送去温暖,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实现个人梦想,拉近了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使广大群众更加信任党组织,也让广大党员更好地服务于群众,事虽小,但却能实实在在为群众做点事。”王维告诉记者,社区依托“微心愿”“微积分”“时间银行”“十五分钟服务圈”等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使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温暖。

今年以来,社区以“开门第一件实事”“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微心愿”等活动为抓手,着眼居民最关心的事,先后解决了西家属区路灯及消防水管乱使用问题,点亮了宝鼎佳苑小区168盏路灯、化解了邻里纠纷16起等,以一系列为民行动架起了党群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