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市的祝先生前段时间前往安徽淮南市国庆路长途汽车站乘车,买票时却被告知没有人工售票窗口,只能通过自助售票机买票。车站大厅放置了两台自助售票机,要通过微信扫码,在一款名为“巴士管家”的微信小程序上填写个人身份信息后才能提交订单、买到车票。(12月20日《人民日报》)

祝先生的“人在囧途”遭遇不是个例,而是一种现象。也不是淮南市一家汽车站的问题,而是具有全国普遍意义的问题。随着智能服务的延伸,随着现代技术的拓展,智能服务的触角越来越深了。智能服务闪亮登场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太极端”,不能把“智能服务”变成“只能服务”,智能服务再好,也不该是唯一选择。

眼下,有关部门已经看到了“智能服务”变“只能服务”的问题,要求公共服务部门必须保留“人工窗口”,例如在医院、银行等地方消失的“人工办事窗口”在干预之下,就实现了“再次回归”。这才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车站取消人工售票窗口,也是相同的道理,取消人工售票窗口是大势所趋,但是也不能“步伐太快”还需要“小步慢跑”地循序渐进,而不是突然之间人工售票窗口就人间蒸发。车站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如果没有人工售票窗口,会给老年人、残疾人和不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带来极大不便。就像报道里说的一款名为“巴士管家”的微信小程序一样,需要填写个人身份信息后才能提交订单、买到车票。这实际上还涉及第三方商业机构收集乘客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的问题,是不是会存在信息泄露的隐患?

尽管智能服务好处多多,安全,节约时间,减少排队等等。但是,需要知道的是,还有不少特殊群体有“人工服务”需要,在这些“数字掉队”者面前,“人工窗口”似乎更方便简单一些。尤其是春节马上到了,回家过年的人流量显然会增加,这里面还有不少打工的上了年纪的人,他们并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也不能熟练地使用智能售票系统。因此,人工售票窗口需要继续开展服务。

智能服务是发展的方向,但是取消人工售票窗口需要等一等“跟不上时代节拍的人”,不能让没有“人工售票窗口”成为“智能服务的疮疤”,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何尝不是新版的“人在囧途”呢?

当然,对于依靠人工售票窗口才会买车票的人来说,也需要想办法让他们跟上智能时代的步伐,不妨多组织一些公益性的智能服务课堂,教会他们如何使用。但是,在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时候,还需要车站有“等一等”的服务善意,智能服务再好,也别变成“只能选择”的“不能选择”。最起码,眼下还不是车站人工“售票窗口”成为“历史记忆”的最好时候。(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