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存在一种“冷热不均”的现象,比如奖惩机制,奖励先进、典型,鞭策后进、负面,但是对中间地带的“大多数”,却缺乏抓手、创新不多、机制断档;再如,一面是机关内卷、形式主义,另一面却出现“躺平干部”、佛系青年、“坐等观望”,造成“忙得忙死、闲得闲死”;还如,少数上级把矛盾压力推给最基层,个别基层想法设法转嫁给群众,造成中间段出现真空,最基层和百姓群众反而成为“一刀切”等务虚决策的承接者。

诸如类似,“两头”工作做得火热,打造先进典型多、经典路线样板多,盯落后、抓后位、促末位多,对绝大多数的中间段,却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其实,抓“两头”极容易造成“南郭先生”和“差不多先生”,让中庸思想泛滥,影响机关工作的良好作风。一方面,因前位方阵指标数有限,“得之亦荣、不得无谓”;另一方面,末尾方阵过于扎眼、表态受惩,“保持底线、不进倒数”。如此,让“60分”工作心态在基层领导干部心中滋生,保持“中不溜”、差不多、“不挨骂”的工作状态。

此外,抓“两头”同样容易影响党员干部个体的工作状态。“好”的指标有限、“差”的指标也有限,奖先惩后、激励优秀、鞭策后进,造成“中间段”的大多数保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干事理念,按部就班、常规推进、机械执行、不去思考,完成任务就好、落实工作就行,创新不足、循环往复、重复呆板。久而久之,必然会造成“优者自优”、一直优秀,“差者自差”、无动于衷,形成“老黄牛”和“躺平式”两种极端反差现象。

所以说,抓“两头”能够起到积极鞭策作用,但鞭子永远打在“尾巴”上、萝卜永远喂到“嘴巴”里,对中间段的大多数刺激作用不大。很大程度上,干事创业、勤勉为民、推动发展,得靠大多数的中坚力量,才能集中攻坚、勠力同心、齐心发力。若“两头”褒奖、鞭策,“中间”无动于衷、机械执行、生硬呆板、不思进取,必然会影响党员干部整体队伍的结构优化、素质提升和能力水平。因此,抓“两头”必须带“中间”,防止“中间”成为治理“大盲区”。

大智治制,小智制事。制度具有管根本、利长远、基础性作用,抓好“两头”、带动“中间”,实现基层治理良性“大循环”、联动“大格局”、协同“综合体”,关键还得精准制度抓手、创新工作机制,切实推动“中间”融入到“两头”之中。整合施策、整体发力、一体推进,采取区域统筹“一体化”,将基层地方形成整体研判、分析、统筹、部署,以“一盘棋”“一张网”模式,精准划分、同类合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办法、落实差异举措,完善激励、管理、服务、监督、考核、评价等配套机制,切实倒逼各类治理要素激发内生动力,为基层治理凝聚澎湃力量。(段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