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多吃一些苦,然后积攒一些社会经验才能有所成就,其实很多人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从当前来看,有两个行业处于用工荒的状态,那就是运输业和制造业,即便是工资达到了2万,90后、00后的年轻人仍然是不愿意干的,反观这个行业的主力军却变成了70后。(12月15日中国经济网)

目前我国技能人才结构仍然很不合理,技术人员就像金字塔,高技能人才在塔尖,普通技工是塔基。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2000万人。没有大量技术工人的基础,也很难在高精尖上有所突破。

之所以企业开出2万月薪,许多90后还不愿意干,是因为有的年轻人的父母已为他们挣了钱,不需要他们自力更生。另外,很多年轻人感觉在工厂工作非常辛苦,而且很枯燥,每天都是循环这样的工作是非常煎熬的。因此,许多年轻人不求找一个很高工资的工作,只是希望找一个不是很忙的工作就可以了。正因为很多人都不想干重活,或者不想拿一份高工资作为奋斗目标,那么就让一些行业有了“用工荒”的情况。

其实,制造业这种“用工荒”的情况已经席卷沿海制造业多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当技术工人外,关键是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还没有真正得到提高。虽然近年来技术工人在工资待遇方面有所增加,但社会上对他们还有一定的偏见,认为他们文凭低,素质差,是“低人一等”。因而,很多人宁愿少拿一些钱,仍千方百计托人找一些清闲的工作,不愿拿所谓的“高工资”做工人。

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需要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精湛技艺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要想让更多的人成为高技能人才,就必须提高技工的社会地位。这个社会地位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还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待遇等。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要求全面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服务保障,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提高技工的收入水平,探索技工长效激励机制等等,从而让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才能使他们增加职业尊严感和社会荣誉感,才能增加他们的自豪感和获得感,激发更多人成为技术工人的欲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时代。

各地不能只鼓励用工企业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而是更应在制度设计等方面,对技工在身份上得到认同和尊重,给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使技工能够受人尊重,有机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有空间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的协同作用,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在增强技术工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的同时,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使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才能在世界上有更多的“中国制造”。(胡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