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不少消费者不断徘徊在快乐“买买买”和犯愁“收收收”之间。近半年以来,“快递不能上门”引发的纠纷事件越来越多,快递要么被“门口”、“消防栓”签收,要么就是被送进了驿站……快递越来越难上门问题出在哪里?(12月15日《工人日报》)

家住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曹先生是一位自由插画师,平时在家工作,酷爱油画。他在“双十一”期间购买了50多瓶颜料、3套画笔、一副画架、两双靴子、一套茶具和若干零食……从全国各地发货到京。收快递时,手机里却接连收到了七八条需其自行去驿站取件的信息。即便他再次要求送货上门,可直到次日也没等到快递,无奈只能下楼去取。

“我想给快递差评,可上来送货的是驿站。我想怪驿站,可把货扔到那里的是快递,气得我不知道该投诉谁。后来干脆把两家都投诉了,得到的却是‘如果你等,我们会给你送货’的回复。”曹先生说,这一番操作,两方把效率低下的“锅”甩到了自己“没有耐心”上。

如今,“送货不到家”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而大多数消费者也都习以为常了。消费者习以为常了,导致的问题就连快递公司也感到理所当然了,就连快递小哥也觉得没有什么了。于是,“快递到家”变成了“到不了家”,有的送到第三方的快递驿站,有的送到小区门卫,有的则是“消防栓签收”“大门签收”,甚至是出现了丢失快件的情况,也处理起来十分麻烦。

从情感上来说,快递小哥也确实是不容易的,为了赶时间,为了多赚钱,已经是满负荷运转,甚至每年都会因为赶时间而出现不少交通事故,快递小哥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换来的”,都是“奔跑出来的”。我们理解快递小哥的生活不易。但是,这都不是“送货不到家”的理由。

即便退一万步来说,“送货不到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能成为隐形的“单选题”,而应该是“多选题”,选择权应该交给消费者。是“送货到家”还是“送到驿站”不妨让消费者网购的时候,在面单上注明一下,或者在联系接收的时候征求一下意见。有的家庭不喜欢“快递打扰”,那就可以不送货上门。而有的消费者就喜欢“坐在家里收快递”,那就应该尽力满足,毕竟送货上门是快递公司的义务和责任。

目前来看,快递驿站、快递柜等最后一公里补充服务在未来会更普遍,一方面缓解配送人力不足,另一方面解决消费者自主取件便利。但是,这只能是快递服务的一个选项,而且这个选项应该交给消费者来选择,而不能是快递公司为消费者代劳作出的选择。简单一句话:消费者才是上帝,一切都要围绕消费者的满意与否来搞服务!

“送货不到家”,少走的不是一两步,而是决定权在谁手里的问题!(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