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广西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多名毕业生向记者反映,自己名下莫名多出10张左右二类和三类银行卡,开户网点均是农业银行崇左江州支行。记者发现此次电子账户销户人数多达1400余人。12月11日,农业银行崇左分行发布说明称,该情况确系江州支行未与客户充分沟通所致,将对相关负责人严肃处理。
这些年,我们见过高校毕业生“被签约”“被挂职”甚至“被当老板”,“被开卡”事件曝光后,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即是当事学生们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不可否认,输入个人信息是办卡开卡的基本要素,可批量开设账户,绝不只是一个人冒用另一个人个人信息那么简单。银行方面在审批环节,必然存在层层失守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印发的《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银行为个人开立III类户时,应当按照账户实名制原则通过绑定账户验证开户人身份。换而言之,开卡即便不需二次提供个人信息,也需要用户授权认证。可以相信,银行方面为此设立了不止一道防线,江州支行是怎么规避应有程序开通账户的?
除却基本的审批流程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被开卡后的风险隐患。试问,开卡时有没有手机验证?有没有面签?这些银行卡绑定的是什么手机号码?有没有实体卡片?实体卡在谁手中?如若没有启用,这些卡开户后被用于何种目的?那么多未启用的无效卡在同一时间被注册,农业银行相关负责部门就没有察觉吗?风险评估在哪里?
在大众普遍关注个人信息保护的今天,如果银行工作人员与学生联系开卡,势必会引起学生们的警觉。一句“未与客户充分沟通”难以解释清楚上千人“失忆”。如此之多的“受害者”都有涉事学校毕业生的身份,巧合几率实在太低。作为学生个人信息的保管者,涉事学校恐怕也难辞其咎。不妨猜测,一众学生在毕业前夕“被开卡”,往往有预谋有策略有组织地行动。有心人或是利用学生毕业前后的信息差,借机牟利。
上千名高校毕业生受影响可不是小事情,相关话题引发关注后,无疑会造成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形势,对银行账户安全管理的担忧。谁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在未知情的情况下被开卡。无论如何,针对此事的处理,不能停留于一方的解释。其中可能存在的管理漏洞,也需要面向公众详细说明,消除公众恐慌。同时,也希望公安机关能及时查清背后问题,摸清毕业生个人信息流向,防范二次伤害。
一起群体性个人信息被泄露的事件背后,往往存在一系列诱因。保护群众个人信息安全,避免高校毕业生成为不法分子坑骗的对象,需要进一步完善法规,加强监管,从严打击。(严奇)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