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范芮菱

罗马时间3月18日、19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红十字会组建的抗疫医疗专家组继续在意大利开展工作。听取维内托大区的新冠肺炎收治情况、召开多学科视频会议、乘坐救护车驰援米兰、与援意浙江医疗队汇合……专家组成员、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小儿ICU护士长唐梦琳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们在意大利的工作和生活。

3月18日18:34

紧急通知坐救护车去驰援米兰

到达意大利北部地区的帕多瓦后,我们立即赶往Padova大学医院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听取行政长官汇报维内托大区的新冠肺炎患者收治情况。

帕多瓦医院是本区最大的一所全科医院,共有1700张床位,医生1000多人,护士3500人,有58个负压病房。我与梁宗安教授深入红区进行查房,实地考察患者的情况。虽然已经料到情况不容乐观,可看到了病区的具体情况时,还是感慨万分。

目前,帕多瓦医院内收治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全部进行了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部分病人开展了俯卧位通气和纤支镜吸痰技术,患者病情重、体重重、我们的心情也很沉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仅帕瓦多医院的运行负荷已经如此严重,更不用想其他下级医院情况的严峻性。

因国家体制和国情不同,意大利不能像中国一样集中指挥和安排,医疗物资调度等也存在困难,再加上物资紧缺,战疫之路注定艰难。可看到当地医护人员仍然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突然心生感慨,原来全世界的医务人员都一样肩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担,都在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从不论是否艰辛,只管将过程做到极致,等待最美的结果。

下午时分,我们召开了多学科视频互动会议,讨论新冠肺炎患者收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尤其是对出院标准和解除隔离标准分享了中国经验。正当大家热烈讨论之时,我们突然接到领队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孙硕鹏的通知,需要马上转往米兰。此时我们坐在前往隆巴蒂大区Lombardy的救护车上,去往疫情最严重的地区驰援。这又是一个人生第一次的经历,乘坐特殊的救护车转移并在车上写下了这一篇战疫日记。

从黄昏到幕黑,隆隆的车轮声,我知道我们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一直前进,前方不远就是日出。

3月19日20:10

和援意浙江医疗队汇合了!

米兰,我心心念念的地方,这个以时尚为代名词的都市,也曾经向往那里阳光明媚的风情街头,从没想过自己会以这种方式和她相遇。第一次踏入这片土地,我感受到的却是满满的阴霾。

到达米兰后,经过短暂的修整,我们又进入了紧张的工作。与中国援意浙江医疗分队汇合后,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对世界的友爱,在国内疫情刚趋于控制之时,面对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增长趋势猛烈的困境,中国又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大国责任,克服种种困难向世界多国伸出了援助之手,作为一名中华儿女,自豪感油然而生。无论走在意大利的街头还是伊朗的街头,中国人走过之处留下的都是赞誉之音。

这次汇合建立了中国援意医疗队的组织体系,由使馆党委领导和孙硕鹏领队统一调度医疗队在意行动。同胞伙伴的加入也让我们安心了不少,同时,更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些,怎样在保护中国医疗队全体成员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更好地完成支援任务,这始终是萦绕在心中的难题。

专家组与伦巴第大区政府协商浙江省医疗分队工作任务,将他们分编成为三个小组,分别了解评估米兰伦巴第大区疫情防控情况、公共卫生政策实施情况等工作。就如何派驻中国医疗团队的问题,我们与意方伦巴第大区卫生部长、红十字会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急迫地希望中国医疗队可以集中接管ICU病区。最终的支援方案还在协商和规划之中,但中国医疗队加大援助意大利的力度势在必行。

是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全世界人民必须联合起来,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才有可能到达更加光明和美好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