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临失眠问题时,相比睡前冥想、泡脚养生、适量运动等改善睡眠的方式,收听助眠音乐成为失眠人睡前新选择。调查显示,00后更喜欢借助于睡前冥想来让自己顺利入眠,而90后已经悄然加入了养生大军,睡前泡脚缓解失眠的人数达到22.3%。但对于失眠人来说,有57%的人群会选择听助眠音乐入睡。(《北京青年报》12月8日)

走进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我们夜间可支配时间似乎越来越少。在经常性加班后,“习惯性熬夜”“报复性熬夜”成为家常便饭。皱纹、脱发、肥胖等健康问题,因睡眠时间减少接踵而至。眼下,正有越来越多人关注睡眠质量,力求在保证固定睡眠时间的同时,延长深度睡眠时间,调整快速眼动比例。

伴随着健康生活观念的日渐深入,大众对健康养生的诉求越来越全面化与精细化。从关注减重,到关注减脂,从避免熬夜,到提质睡眠。与健身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一般,睡眠市场付费人群不断增多。有的人网购助眠药物,有的人参加冥想课程,还有的人愿意青睐高质量的助眠音乐,高质量的助眠服务亦逐渐成为“刚需”。

可以预想,在健身热潮之后,助眠热潮将席卷中国人的生活,带来可观的利润空间。与之相对,部分人群缺少经济条件,受困于过去不规律的作息习惯,难以借助付费服务改善睡眠质量。提升大众睡眠质量,除了呼吁人们关注睡眠,还需要提供足够的低成本的公共资源,健全睡眠市场。

关于健身,经济条件好的可以加入健身中心,购买健身器械,经济条件利用手机网络,学习免费课程,再不济还可以到公园,使用公共健身器械。与健身场景不同,睡眠场景更为私密与封闭,眼下可拓展的空间不大。面向大众配给助眠公共资源,需要更多“想象力”,在开发科技产品方面挖掘多元化的助眠场景,能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工作条件、不同生活地域的人群,提供精益化的公共助眠服务。

正如毛泽东同志说得那样:“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个蚀本生意。”大众睡眠质量与社会生产息息相关。如何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提高全社会整体水平,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