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初心,为群众办实事,就得把事情办实、把问题破解,着力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为民办实事的质量和效益。有句话说,“为群众干事,怎么干都不过分”。本质上指的是为群众办事要多想办法、找实路子、一办到底,以一以贯之的韧劲、常抓不懈的坚持,办就办好、不留尾巴、彻底落实,防止群众之事被悬着、被吊起,存在空转、打滑等问题,导致无法真正增进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不可否认,为民办实事是党员干部一切工作的目的和使命所在。
但是为群众办实事,也得追求效益最大化和目标最大化,防止投入成本与群众获得存在极大反差。事实上,少数基层地方抓为民办实事存在不顾结果、忽视目标现象,比如“一刀切”、一窝蜂、短平快等,正是缺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的不正之风。在路径推进和环节设计等方面存在弊端,如“一刀切”往往正是“拍脑袋”决策造成的;再如,“短平快”项目通常与“一言堂”行为分不开。可想而知,缺乏科学决策和集中商议,为民办实事就有可能演变成给民添麻烦、变成了扰民和困民。
实际工作中,比如推进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等,出现“改而无用”“网管断头”等问题,正是成本投入远远大于结果效益,甚至群众获得“归零”。一方面造成了行政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也破坏了党员干部队伍实干真抓的良好形象。为民办实事缺乏“成本思维”,极容易造成形式主义作风,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更难让所办之事走进群众心坎,得到群众打心眼里的高兴和支持。
当然,“成本思维”同政治作风是分不开的。政治上不成熟、思想上不自觉、行动上不作为,老是习惯了老办法、老套路,把为民办实事当作任务、作为闯关,缺少真正替党和人民事业持续发展的打算,就容易滋生好大喜功、贪图政绩、追求表面等扭曲价值观。如此,政绩观和世界观驱动下,为民办实事之风气必然会扭曲变形,甚至充斥歪风邪气。比如,极个别党员干部贪污工程款,留下不合格、不达标的豆腐渣工程;极少数地方大搞豪华工程,脱离地方实际、违背群众意愿、造成资源浪费等等,正是心术不正、蝇营狗苟、贪图私利的本质折射。
故此,为民办实事“成本思维”也是一种制度监督和无形规劝。党员干部之所以能够自我约束、严格律己、老实办事,根本还是理想信仰坚定、党性修养过硬、政治作风优良。相反,个别党员干部缺乏为民办实事“成本思维”,根本在于缺乏为民办实事的初心使命和宗旨情怀,把办实事当作捞政治资本的筹码,未能真心实意、用情用力替地方发展和群众利益着想。且知,为民办实事是永远在路上,缺乏“成本思维”,难以保证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持续性和良性循环。(段官敬)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