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患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出生就感染了艾滋病毒,此后的人生都将与病魔抗争。好在他们不是孤军奋战,在疾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他们中的很多人顺利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一步步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有报道显示,2014年中国各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14岁以下儿童约有8000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2019年全球近32万名青少年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11万名青少年儿童死于艾滋病,大约每一分半钟就有一名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因为父母是艾滋病毒感染者,这些儿童一出生就成为艾滋病毒患者,甚至在母胎中就被病毒感染,让生命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不幸”的印记。
青少年儿童艾滋病感染者本身是无辜的,因为无辜而“不幸”,因为无辜而成为社会的灰色群体,也曾经被称为身处“孤岛”中的患儿。曾经在一些地方,艾滋病患儿普遍存在遭受歧视的现象,被健康的群体所远离,即使是亲邻也不敢与之接近。甚至他们到了上学的年龄时也因为被歧视而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开心地走入校园,享受美好的读书生活。更可怕的是,艾滋病儿童被“联名”逐出学校、村庄的事件也常有发生。事实上,只要通过长期规范的服药治疗,完全可以将艾滋病病毒含量逐渐降低,直至检测不到。传染性也几乎为零。更重要的是,儿童患者不应该为与生俱来的“不幸”买单,并受到不公正的歧视。他们同样有正常生活、学习的权利。
如今,这样被歧视的现象已经成为冰山一角,因为有爱心的呵护,让更多的艾滋病患儿感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怀和温暖。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帮助艾滋病儿童找回健康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面对身处“孤岛”的艾滋病患儿,少一些歧视和白眼,多一点关爱和理解,才能让孩子们收获阳光和微笑。曾经获得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郭小平是我国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的校长,他亲手建立的“红丝带学校”及“爱心课堂”,将温暖与关爱给予了艾滋病患儿群体,让众多的艾滋病患儿重新拥有了读书学习的机会,让他们看到了拥有美好未来的希望。
为了让更多在“不幸”中出生的艾滋病患儿能够在“关爱”中长大,针对艾滋病患儿进行防治的爱心门诊越来越多,全社会对艾滋病患儿的关怀与关爱也越来越广泛,使得对艾滋病患儿的歧视现象不再发生。广西壮族自治区疾控中心关爱门诊对艾滋病患儿实行免费药物治疗,并通过经常性的回访,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的病理调控,树立坚定的信心,使众多的患儿过上了正常的生活,比如考上大学、结婚生子、外出打工等等,成为在“不幸”中出生,在“关爱”中长大的幸福一族。数据显示,目前在自治区疾控中心关爱门诊治疗的艾滋病患儿有600多名,是全国最大的艾滋病患儿关爱门诊,这些为艾滋病患儿健康默默守护和付出的白衣天使们,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戴。应该为他们的奉献精神点赞!(韩东林)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