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送样检测”“一天出报告”“不过全额退款”……近段时间以来,一些网络交易平台买卖假冒检验检测报告的违法行为被曝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迅速组织执法力量调查核实,并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回应社会关切。(11月29日《经济日报》)

数据显示,截至2021你钱10月底,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督促1886家网络交易平台审核平台内经营者检验检测资质,处置违法违规经营者2321家,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目前,淘宝、拼多多已采取清理存量商品、管控增量商品、发布特别公告等管控措施,加强对入驻商家的主体信息审核和日常检查。

商品的检测报告,是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维护消费者基本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商品检测报告的作用在于将质量不达标的商品,将虚假冒充的商品,将危害公众健康的商品,赶出我们的市场。然而,一些商家却借助了“检测报告信息”这种载体欺骗消费者,利用“虚假的检测报告”实现商品销售的货畅其流。

没有好的商品质量,就没有好的销售业绩,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美好期待,被一些人用歪了。在市场巨大的需求之下,也就有了“假检测报告”的灰色链条。这里的“假检测报告”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真的检测机构”为了一己私利,出卖自己的检测报告,也就是“合法的机构”做“不合法的事情”;一个是“假的检测机构”出具“模仿的检测报告”,足以以假乱真。两种情况,都成为了不法商家的帮凶,扰乱了公平的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于是,“无需送样检测”“一天出报告”“不过全额退款”……近段时间以来,一些网络交易平台买卖检验检测报告的违法行为不断出现。

商品质量检验检测报告为消费者在食品、日用品以及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构筑起一道安全防线。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近4.9万家,出具检验检测报告近5.67亿份,规模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检验检测市场。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当检测机构鱼龙混杂的时候,也就成为了巨大的危害。

出具“假检测报告”不仅是失信那么简单,而是违法的问题,犯罪的问题。因此,我们的有关部门必须来一次检测机构的“去伪存真”。要对现有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合法的检测机构要做好日常监督管理,违法的检测机构要坚决赶出市场。而对于那些网络中间商帮助买卖“假检测报告”的行为则需要零容忍,发现一起就要打击一起。而购买“假检测报告”的商家当然也不能放过。

最后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假检测报告”为何比“真检测报告”还管用?到底是消费者“耳聋眼瞎”还是监管部门的“火眼金睛”在“闭目养神”?(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