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毓山工作照
川报观察记者 余如波
记者1月7日从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焦兴涛处获悉,原四川美院院长、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因病医治无效,于当日上午10点逝世,享年82岁。
叶毓山1935年生于四川德阳,1956年毕业于四川美院并留校任教,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生班。1956年,叶毓山首次正式发表作品:《体操》发表在刚刚创刊不久的《美术》杂志。此后半个多世纪,叶毓山创作了难以胜数的雕塑,分布于北京、上海、四川、重庆等地。
叶毓山杜甫原作
叶毓山的《歌乐山烈士群雕》《杜甫》等雕塑代表作,曾荣获全国城市雕塑最佳作品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奖等殊荣。2015年6月,因其卓著的艺术成就,中国雕塑学会在成都授予叶毓山“中国雕塑终身成就奖”。
许多川籍艺术家在朋友圈发文悼念,其中不少曾是叶毓山担任四川美院领导期间的学子。画家马光剑上世纪80年代就读于四川美院期间,叶毓山恰好担任院长。“1985年的毕业创作看稿会上,叶老对我的大型版画《胜利者》肯定有加,鼓励我说‘源于生活的作品,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不久前,川美举办叶毓山的学术研讨会,当代艺术家杨千将自己当时写的话发给记者。“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对我们在创作上的开放态度和支持,现在想起来也很难得。当时,任何学生都可以把创作草图交给学校审稿,获批准的就发材料费,像罗中立的《父亲》、周春芽的《藏族新一代》、王川的《再见吧,小路》、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我的《手》等作品都得到了支持。这在当时的院校或体制里是绝无仅有的。”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
叶毓山出生的1935年,恰好是红军长征开始的年份,其《红军长征纪念碑》《彝海结盟纪念碑》《飞夺泸定桥群雕》等长征主题雕塑均位于四川境内。
2016年10月30日,《丰碑永铸 浩气长存》在四川美术馆首发,叶毓山(中)分享创作故事。
2016年10月30日,《丰碑永铸 浩气长存——叶毓山红军长征主题雕塑作品集》在四川美术馆首发,收录了9组具有代表性的长征主题作品。“长征代表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和坚韧的信心,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是一个奇迹。作为一名艺术家,我有必要把长征的辉煌用雕塑表现出来,供人们怀念和学习。”
作品集里,有一件在贵州遵义创作的《女红军卫生员》。叶毓山说,人物原型其实是个男战士,后来他不幸牺牲,老百姓为了感谢他,将遗体偷偷埋葬起来。“我把男战士换成了女红军,这样代表性更大,结果遵义方面对这个改动非常喜欢。当地老百姓甚至把这个雕塑供起来,常年香火不断。”
除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生动再现,叶毓山还对古代诗人尤为偏爱。2011年初,杜甫草堂博物馆决定建造“大雅堂”,陈列历史上有代表性的12位诗人的塑像。经公开招标,屈原、李白、苏轼等8尊塑像皆由叶毓山承担,门口的杜甫塑像亦为他1984年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奖的作品。
叶毓山采用不同材质、不同姿势表现8大诗人,艺术手法趋于大写意。最大的一尊屈原像达3米多高,采用巨型乌木制作。叶毓山依其自然形态雕成屈原卧像,以表现这位忧患沉沙的伟大诗人。李白则和苏轼采用汉白玉,前者塑成“举杯邀明月”情态,潇洒大度;后者呈卧状,如乘舟“大江东去”。
其实两年前,叶毓山就开始构思李白雕塑,与杜甫草堂所想正好吻合。因为放得开,做起来得心应手,随意发挥,不拘谨,他对这批雕塑也较为满意。
1960年8月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馆,应其全国征稿之约,叶毓山开始创作毛主席像。经过两轮严格评选,叶毓山的《毛泽东主席立像》方案被选中。他搬到军事博物馆居住创作,更在1960年10月30日于人民大会堂内,近距离观察毛主席看戏两个多小时,并在现场画了速写。
1962年8月1日,以一整块重达30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毛泽东立像》,由朱德元帅最后审定,落成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央大厅。
“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石雕主席像,白色的雕像在厅中央与四周建筑墙面的晚霞大理石色形成对比的统一,光彩夺目,吸引着观众从前、后、左、右四道大门出入时的视线。” 在落成当天的《光明日报》上,叶毓山的恩师刘开渠对《毛泽东立像》不吝赞美之词。
本文编辑:董晓尚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