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经历过大灾大难四川人,更能懂得这8个字的担当与分量。


支援湖北、支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四川已先后向疫区选派10支医疗队,共计1434名医护人员奋战在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线。


致敬最美“逆行者”,川报观察重磅推出《川军战武汉 领队谈“战事”》主题策划,对话四川援助湖北医疗队领队,透过他们的讲述,真实呈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川军”力量。


人物名片


李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教授、四川省第十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心理医疗队)领队


医疗队名片

四川省第十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心理医疗队)


赴武汉时间:2月21日


人员构成:共有50名医护人员组成,分别从四川省12家医疗机构选派。医疗队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27岁,包括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


主要任务:精神科临床医疗服务(精神科联络会诊)、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护理心理指导、心理卫生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等。

川报观察记者 李寰

“伤心”对人的伤害程度绝不亚于“伤身”。新冠肺炎爆发之后,四川省专门派出一支由5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心理医疗队赴湖北武汉支援,通过“谈心”的方式为患者减轻压力,同时也为长时间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心理援助。近日,记者采访了四川省第十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心理医疗队)领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李进教授。

记者:心理咨询对于患者的治疗有哪些作用?

李进:心理医疗队提供的心理服务包括:精神科临床医疗、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护理心理指导、心理卫生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等。医疗队的服务对象包括抗疫工作中的医务人员、新冠病毒感染者及相关人员。

疫情虽日渐缓解,但不幸染病的患者和一直处在抗疫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身心疲惫,心慌、恐惧、担心、愤怒、疲乏、失眠等心身问题普遍存在,甚至有部分人可能会发展为心身疾病(焦虑症、抑郁症、应激相关障碍等),心理医疗队到武汉就是为了帮助他们减轻心身反应,防止心身疾病发生。

记者:医疗队如何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接受心理咨询的患者以什么人群为主?

李进:我们有线上和现场两种干预途径,线上利用了“华贝健康新冠心理干预整合平台”,这个平台是国家卫健委推荐,由华西医院组织搭建的新冠疫情专业平台,包含心理评估、心理科普、线上视频、音频自助资料等项目,我们还在平台上专门设置开通了分别针对医疗队对接的武汉10家医院(包括6家定点医院和4家方舱医院)的10个专门通道,这10家对口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可以通过扫描各自专属的心理咨询通道的二维码,直接对接医疗队的10个小组成员,在线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

需要心理援助的患者与病情的轻重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也有一些病情危重的患者由于躯体疾病导致精神行为异常,这时需要通过精神专科的联络会诊决定是给予什么样的心理卫生干预(包括专科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


记者:有的患者内心非常焦虑、痛苦,但可能并不愿意跟外人倾诉,类似这种情况,如何解决?

李进:心理评估除了语言交流,其实非言语的信息也能帮助我们洞察患者的内心活动。如果遇到这样的患者,首先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表情,眼神、态度、肢体动作等了解其当下心理状态。如果不愿意,一定有他们自己的原因,那么作为心理咨询师首要任务就是通过一些轻松、安全的方法慢慢走近患者,获得对方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进而患者也会放心和心理咨询师沟通。比如对抵触的患者,可以从他喜欢的音乐,书籍等兴趣、爱好聊起,让患者感到就像日常聊天,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有问题的人。另外,也需要留意其生活的需要,对治疗的困惑,给对方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减轻对病情和治疗的焦虑,同时帮助其学会如何更好地与医生、护士沟通病情,更好地协助治疗。

记者:一些患者觉得自己生病了,尤其是传染性疾病,会拖累了家人,从而产生自卑情绪。对待这样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如何进行安抚的?

李进:第一步是先了解患者觉得拖累家人的具体原因,是自己感染同时让家人感染了,还是因为自己感染被隔离而无法照顾家人,或者是其他原因。然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总体上,就是帮助其倾诉出内心的想法,同时设身处地以患者的角度体验他的感受,利用共情来表达。让其意识到这不是他特有的,得病也不是他的错,是人都会产生的感觉,也就是让一些感受正常化,普遍化。

如果有患者自责无法照顾家人,那么也可以利用这个愿望,鼓励患者先照顾好自己,吃好、喝好、睡好,康复了就能更好地照顾家人。有困难可以寻求医护的帮助。如果患者有需要,心理咨询可以和患者约好时间持续定期地进行。

记者:对出现焦虑症状的医护人员,心理医疗队有什么办法?

李进:我们这次的心理援助主要是帮助已经奋战一个多月的,身心疲惫的医护工作者减压和放松,提供心理支持,以更好地调节其身心状态,应对依旧紧张的抗疫工作。同时也会根据医护人员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培训,帮助医务人员学会自我调节和如何更好的与患者沟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