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殷鹏 付真卿 范芮菱 文/图

“您好,医疗废物转运车还有半个小时左右到,请及时把涉疫医疗废物搬运到指定地点。”3月3日上午9点30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涉疫医疗废物保洁员陈其明一边接电话,一边拿起护目镜、防护服等防护用品,迅速行动起来。

战“疫”期,高传染性风险的涉疫医疗废物如何收运处置?能否应收尽收、安全运输?又如何做到高效、无害化处置?3月3日,川报观察记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出发,跟随医疗废物转运车,走进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见证我省涉疫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和处置全过程。

收集

三层包扎多次消毒,定人定点及时转运

上午9点,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涉疫医疗废物存放间,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12个并肩高的亮黄色大桶。“这是今天医院收集的涉疫医疗废物,总共64.6公斤,需要3个保洁员来回跑3趟。”陈其明说。

随后,在将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医用帽、鞋套、手套这6种防护用品穿戴整齐后,陈其明一行将当天的所有涉疫医疗废物搬运到指定地点,并用消毒液仔细地为各个医废桶及周边地面进行消毒。

“这些医废桶,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危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物业管理科科长冯一介绍,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CT室等区域产生的涉疫医疗废物在被保洁员接手前,就已被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进行了两层包扎和多次消毒;保洁人员接手后,又会对其进行第三层包扎,并运回暂存点进行再次消毒;在次日上午被专业处理公司运走前,还会再进行一次消毒工作。

记者了解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保洁队伍700余人,但专门负责疫情相关区域的保洁员,只有固定的30余名。有的负责清扫医疗废物,有的负责转移涉疫医疗废物,有的负责相关区域的消杀工作。

“他们每天工作14小时,每周休息1天,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其实很大。”冯一表示,为减缓大家的焦虑,并增强疫情防护知识,华西医院感染管理部对保洁员进行了4轮培训,内容包括病毒的传播途径、医废废物如何处理、防护服如何穿戴等。

上午10点10分,成都翰洋环保实业有限公司的医疗废物转运车到达指定地点。在与陈其明对接当天涉疫医疗废物的基本信息后,将12个医废桶装上车,然后驶向下一站。

运输

四个摄像头全程监控,车辆超速会自动报警

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医疗废物转运车司机郭俊先也是“全副武装”,而在出发之前,他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上厕所,“防护服穿上全程就没法脱了。”

早上7点,50岁的郭俊先和押运员搭档陈吉超准时来到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开始一天的工作。当天,他先后来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接运涉疫医疗废物。“三个地方,总共收运了46桶涉疫医疗废物。”每到一处,他们都要进行车辆消毒、数目清点等工作。

记者留意到,上午的行程中,医疗废物转运车要途径人民南路、三环路、成洛路等成都多条主要干道,只要道路通畅,郭俊先都尽量保持50公里左右的时速行驶,“运送医疗废物,不仅要安全,也要快速,尽量减少途中停留时间。”郭俊先有26年的驾龄,他告诉记者,从事医疗废物运输工作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进入单位后每月也有培训,包括一旦出现交通事故、车辆出现故障等,都有一套应对程序。

为确保运输安全,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还为每辆医疗废物转运车加了一道“保险”。

当天上午,当郭俊先奔波在路上时,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车队办公室的电脑前,GPS监控员张元贵也在严密监控着车辆。“我有4双‘眼睛’。”张元贵告诉记者,郭俊先的车上装有4个摄像头,2个装在车头和车尾,用于监控车辆前后方情况。另外2个装在驾驶室内,1个可以看到整个驾驶室全貌,1个装在方向盘后靠左的位置,直接对着郭俊先的脸庞。

“这个摄像头最关键,可以观察到驾驶员的实时状态,例如打瞌睡、抽烟、打电话等,后台系统会自动报警。”张元贵说,车载GPS也能监测车辆的位置和状态,车辆的限速是80公里/小时,车速只要超过75公里/小时,后台就会自动报警。

“我们总共有45辆医疗废物转运车,全部安装了这套系统,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车队队长陈小军说。

处置

即到即处,上千度的高温焚烧炉24小时不熄火

12点15分,医疗废物转运车驶入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的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在完成冲洗、消毒等程序后,医疗废物转运车通过专用通道,停在疫情医疗废物定点卸料处。

医疗废物转运车刚一停稳,数名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车辆进行再次冲洗和消毒,随后是称重、卸料等环节。“在这里,焚烧炉24小时不熄火,所有的涉疫医疗废物都做到即到即处。”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厂长陈德根表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卸料环节实施的是机械化操作——机械手在将涉疫医疗废物桶抓取后,通过提升机将其送至焚烧炉口,然后通过翻转方式将涉疫医疗废物投进焚烧炉进行焚烧。

通常情况下,在800-850度的高温下焚烧,可确保病毒杀灭。那么,这里焚烧炉的温度是多少呢?在中央控制室,记者通过监控屏幕看到,焚烧炉一燃室上部实时温度达到1147.8度,“进入焚烧炉的不仅有口罩、手套,还有输液管、注射器、医用防护服等,因此适当提高炉膛温度,确保万无一失。”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机动班班长张定高说。

据介绍,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系统采用的是“立式旋转热解气化焚烧技术”,烟气经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而对焚烧无害化处理后的飞灰,则交给成都市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在专门区域按要求填埋。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是成都唯一担负涉疫医疗废物处置任务的处理点。“我们有四条流水线,其中一条流水线专门处置涉疫医疗废物。”陈德根表示,自1月17日启动应急预案以来,截至3月2日,已处理涉疫医疗废物117吨,且周边十公里范围内,四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的PM10、PM2.5等6项实时监测指标数据正常。

谋划

今年新增18家处置中心,启动专项整治行动

推动形成医疗废物规范处置长效机制,四川已在谋划。“接下来我们要加快补齐医疗废物等处理设施短板,着眼长远和大局,提前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省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35家,年处理能力约10.1万吨,日处理能力约282吨。“到今年年底,我省将新增18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年处理能力将增加到13万吨左右,日处理能力增加到356吨左右。”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运输途中出现事故怎么办?个别处置中心临时出现故障又怎么办?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已在着手起草《四川省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应急预案》(暂定名),将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突发事件,做出全面系统且具有操作性的应急指南。

值得关注的是,疫情期间,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20人的专家指导组,把全省分为川南、川东北、成都平原、川西四大片区,实行定向包干指导,所有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各环节、各要素全程把关。“下一步,专家指导组在人数和领域上,都要进一步充实加强,用专家智慧为医疗废物处置提供科学支撑。”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举措不止于此。记者了解到,今年我省还将开展医疗机构废弃物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医疗机构不规范分类和存贮、医疗机构外医疗废物处置脱离闭环管理等行为,通过全方位的排查整治,确保处置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推进我省医疗废物处置高标准建设,服务和助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