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 周梦颖 川观新闻记者 范芮菱 摄影报道
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这是泸州城市形象的定位语。
在泸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高品质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全市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发展“锁定”“八大行动”,如何增强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美好生活的幸福质感,未来几年,结合教育、健康、文化、生态、社会治理、富民增收等方面,泸州“量身定制”了实施高品质生活“八大工程”。
报告中明确,“八大工程”就是指实施富民增收工程;实施教育提质工程;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实施文化涵养工程;实施生态惠民工程;实施社会治理工程和实施民心守护工程。
医疗健康:落实全民健康工程,是职责和使命
其中,关于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方面,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实施全民健康工程与西南医科大学紧紧关联,落实全民健康工程,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报告里面对健康工程的谋划,理念非常先进,它遵从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谋划系统,措施务实。”
廖斌表示,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确定,把泸州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医药健康中心,西南医科大学在抓落实的过程中,首先是要借这次新增博士授予单位和临床医学博士点的东风和契机,推动西南医科大学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高质量发展,才有能力和泸州共建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廖斌直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医药健康中心,首先要建好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先解决老百姓看病的问题,解决川南、川渝滇黔结合区域老百姓的医疗需求,以及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同质化的医疗需求的问题。另外,坚持去做有关创新驱动引领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要做好以上工作,医学人才也成为廖斌关注的重点之一。
“干好这个工作,必须要做好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的人才高地建设。”廖斌介绍说,前几年,西南医科大学已聚集一批高层次师资人才队伍,其中包括有300名海外留学一年以上经历的专任教师,博士以上人才600多人。在此基础,我们要以博士授予单位获批为抓手,进一步凝聚国内外医药卫生人才,使它成为高层次人才聚集地,发挥好大学人才培养优势,争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高层次人才,来满足泸州、川南、川渝滇黔结合区域,四川西南地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需求的医学人才。
廖斌表示,西南医科大学一定会把泸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用西南医科大学高质量发展,来回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这些年对西南医科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社会治理:做强泸州“纳爱”、实施“检察建议+”计划
对于未来五年的发展,泸州市检察机关作为全市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泸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孝勇也作出表态:“将认真贯彻落实泸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从做强泸州‘纳爱’、实施‘检察建议+’计划、强化智慧借助等方面,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检察方案。”
具体怎么干?
据刘孝勇介绍,泸州“纳爱”作为市委领导、检察机关主导的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品牌,被列入全省市域社会治理五大创新项目。全市检察机关将依托泸州“纳爱”,整合公安、司法、教育、民政等部门力量,落实好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强制报告制度、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和行为禁止等规定,前移保护关口,努力从根源上遏制和减少涉未成年人犯罪,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社会治理综合质效。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刘孝勇说,要补强行业系统社会治理“弱项”,全市检察机关将聚焦创成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紧紧盯住食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领域突出问题,以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补齐社会治理短板。
为提升检察参与社会治理精度,针对公益诉讼中公益损害程度鉴定难、认定难等问题,接下来,泸州市人民检察院还将强化智慧借助理念,建立有专门知识人参与办案机制和人才库,打造智慧公益快检实验室,配备无人机等设备,借助专家学者的“外脑”,借力科学技术,让“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监督理念落地落实,强化泸州检察作为全省检察技术片区协作川南片区中心院的辐射功能,为泸州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贡献检察力量。
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作为生态环境部门的一员,聆听了报告后,其中关于‘实施生态惠民工程’的安排部署尤其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四川省泸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肖开煌说,今后也会坚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具体怎么做,泸州市生态环境局也作出了相关规划。肖开煌介绍,未来五年,生态环境部门将主要从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进问题整改、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污染防治方面,如狠抓工业源、扬尘源和移动源管控,强化臭氧污染攻坚,加强“五烧”管控整治,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确保长江干流泸州段、赤水河入长江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沱江干流泸州段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标准,持续改善提升大陆溪河、龙溪河、马溪河、九曲河等小流域水环境质量。
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类生态要素,加强长江、沱江、赤水河干支流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大力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确保县级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深入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治理,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问题整改方面,突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小水电清理整改等重点,列出问题清单,找准症结,系统整改。对已经销号的,及时开展“回头看”,加强复查复核,防止反弹;对已经完成整改的,加强质量核查,按程序及时销号;对正在推进整改的,强化过程监管,提升整改质量。
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根据中央和省上的统一安排,制定出台泸州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引领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