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钱晞 边钰
2月25日,成都大浦当代艺术馆大门紧闭。原计划展出至3月20日的“并非丛林丁一军同城两地跨年个展”在开幕不久由于疫情防控宣告闭馆。千高原艺术空间也取消了于2月举行的新展,原定于3月参加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也按下暂停键。
由于疫情影响,众多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上半年的展览或者运营计划被打乱,今年的工作时间表需要推倒重来。
如何渡过这一特殊时期?有的艺术机构选择逆流而上,乘着市场低迷捡漏藏品,蓄势待发等待下一波“报复性”消费的到来;有的发力于线上服务,着力于深度、优质的线上美育课程,积累平台用户;有的则依托社群,尝试把线下售卖搬到具有目标客户的社群中。
线上破局保持活跃度
对于马利来讲,最近有点“难”。作为成都大浦当代艺术馆馆长,今年初馆里新展因为疫情防控不得不暂时搁浅。艺术品运输及保费、艺术家驻留费用等前期投入无法得到回报。原本可以贴补艺术馆运营的咖啡、广告以及艺术周边至今处于停业状态。
马利开始了一场自救活动。和相关平台对接,寻找新的市场及运营方式,如线上展览,搭建线上美术馆平台。“通过云展览、云合作、云销售,打造一个大浦自有的云品牌。”
在马利看来,建立线上平台,一方面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把线下展览、文创产品搬到线上,通过引流的方式,保持艺术馆的热度;另一方面,疫情结束后,这些线上的流量,会有一部分转化为线下购买力,从而起到一个运营过渡的作用。
尝试线上布局的还有千高原艺术空间。该馆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正通过与各大平台合作,以推动线上销售模式。目前,他们已策划在海外平台artland上做线上展览,呈现艺术家作品。也通过其微信公众号上的一些诸如艺术家纪录片、展览回顾等线上高品质艺术类活动,保持画廊的活跃度以及与藏家的联络。
应对疫情,成都诗婢家美术馆馆长赵文溱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我们的展览和拍卖是一起的。上半年,我们会利用线上文创产品拍卖来保持活动的频率;下半年再以实体展览和拍卖结合方式逐渐进入状态。”
打开“诗婢家艺创”小程序,这个线上文创拍卖平台里,博物馆系列、幽游熊猫——黑白月系列等文创产品分门别类进行售卖。其中一款名为“廿四吉言砖杯垫”已经累计售卖5000余套。
专注硬核内容提高抗疫指数
要提高艺术馆的抗疫指数,艺术从业者需回归本质,打磨优质内容,乐观应对危机。
麓湖·A4美术馆利用疫情空档,积极进行机构结构优化和人员专业提升。“这是一个修炼内功的好机会。”馆长孙莉表示。3月,他们将推出《从街头到语言:2008年以来的西南行为艺术》《相机人的明暗室》的3D线上展览、专业高质量的线上讲座,小小导览员互动也将上线。其中,线上讲座将邀请专业摄影大家、资深收藏家等做客云端,分享硬核艺术内容,与观众继续保持互动。
在这个空档期,天成当代艺术机构董事长张婧却忙着和卖家沟通购买事宜、向艺术家确认藏品真伪,“目前,我已经与近10家机构和个人联系,进行藏品收购事宜。”她认为,疫情结束后,或将爆发“报复性消费”。在抗疫期间,趁着不少机构和个人抛售手中艺术品,甄选优质藏品,提前布局成熟的展藏系统。“底子扎实了,才会有后期‘量’的售卖。”
早在疫情前,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就构架好一系列线上平台,如AR全景看展、AI智能机器人、XLY MOMA文创艺术商店,用于艺术品消费的普及和平台用户积累。该馆负责社群活动策划的陈亦苇介绍,目前,他们正利用该馆建立的“XYL MOMA展讯群”以及青年艺术家创作社群,尝试进行优质文创产品销售和艺术讲座活动分享。而下一步,他们还会联动多家成都艺术机构,把社群分享和文创销售做精做细。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