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在文化建设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文艺评论是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的重要力量。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评论作了充分论述,明确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中央五部委《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推动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作出了总体布局和全面安排。

“澡雪精神”是中国美学的经典命题,也是对中国传统文人加强品行磨炼、保持身心纯粹的座右铭,闪烁着中华文化智慧的光辉。2021年10月28日,川观新闻刊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明泉《以澡雪精神荡涤浮躁之风》一文,引发文艺评论界强烈反响。文中提出了以“澡雪精神”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那么澡雪精神在文艺评论中究竟指什么?如何在文艺评论中强化“澡雪精神”?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从即日起,川观新闻文艺评论频道特辟专题讨论“澡雪精神”,求其友声,鸣其真理,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中华审美风范。

李立

李立

也许在一个人人都是批评家的时代我们最应该思考一个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批评家的使命是什么?

批评家当以批评为使命。

首先这是由文艺评论内在的学科要求决定的。从学科分类而言,文艺评论实际上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在当下的学科目录中没有它的位置。当下的学科设置中,文艺评论更多的被文学评论所替代。即便是2011年新增的极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它的二级学科仍然是由“理论、批评、史”三部分构成。尽管艺术学理论强调“综合的、宏观的、整体的”研究方法,但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艺术学理论依然面临着严峻的争论,到底什么是艺术学理论并没有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可。如果索引可以作为一种证据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几乎每年都联合主办了全国性的艺术学理论年会。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以批评为使命,写好每一篇批评文章才能够真正的夯实学科根基,扩大学科影响力。

其次,这是由批评家的角色所决定的。应当指出批评家的角色正在滑入西方现代艺术语境中“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危机之中。“人人都是艺术家”固然是非常美好的提法,但是这个观点的提出是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明确的意义指向。而一名中国的文艺批评家,所需要不是批评家的赋权和命名,而是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受到尊重的批评家。它内在的要求批评家要真正的面对问题,要积极的介入现场,要有相对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适应并懂得中国政治的语言和内涵。

第三,这是由批评精神所决定的。在中国文艺史上正是批评家的前辈先贤用独具只眼的目光,以批评成就人格,以人格影响时代,我们才真正确认并体会到了批评精神。如果没有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那么“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也许不会成为共识;如果没有鲁迅的呐喊,那么阿Q之于国民性的表达很难打动人心;如果没有李泽厚“救亡与启蒙”双重变奏的提出,也许五四与80年代的关系就少了一种眼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发现,时代所流传下来的经典批评文本都充满了批评精神,那里面有丰富的表情,有思想家的穿透力,有评论家的说服性,有耿介的思考,有痛苦的绝望,有时代的先声,有冷峻的眼光。

没有详细考证过到底是什么时代文艺批评就变成了文艺评论,一字之差的背后也许充满着深意。但变的只是文字,不变的依然是批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依然要说,批评家当以批评为使命,也只有这样,批评精神永存,批评家才成为荣光。

(作者系浙江大学兼任专家、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艺术学博士、文艺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