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成都理工大学11月5日、11月7日分别对30000余名师生进行了两次全员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据了解,近期成都市成华区理工东苑西区出现本土确诊病例。截至8日24时,四川共有10个中风险区,其中包括成都市成华区理工东苑西区。

常态化疫情防控,最简单的是“防”,最困难的也是“防”。截至目前成都市已报告23例病例,呈现出传染性强、同家庭、同单位、同餐饮娱乐场所聚集发病等特点。同时,由于德尔塔变异株的传播力更强,此次疫情中也出现了1传13的特殊案例。这样的个案给成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极大挑战,千方百计做好“防”的文章,不是我们的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事实上,在新冠病毒变异、传播规律等还没有完全掌握,全球疫情蔓延态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的情况下,出现零星的散发病例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消除恐慌、科学应对,把“防”的工作做好,做到家、做到位。今日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不仅仅是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更要把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作为“防”的首选和必选,不给疫情传播留空子。这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更是对社会、对国家尽责。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没有哪个人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成都各个专业队伍正在夜以继日开展流调溯源、场所封控和核酸检测,与病毒拼速度,同疫情抢时间。那么,作为市民、作为疫情防控链上的个体,为了自身的安全、亲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区的安宁、社会的稳定,更要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这根弦,尊崇科学、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做疫情防控中最牢靠的“螺丝钉”。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常态化疫情防控就要有“常态化”的思维和举措,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场所、不同行业等不同情况,按照个人防护、家庭防护、工作场所防护、交通工具防护等科学规程,通过网格化、地毯式管理,把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措施落实到“最后一厘米”,切实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面对出现的疫情,更要全力以赴推进全面排查、流调溯源、全面检测、定点隔离、科学救治,坚决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决不能在细节上、环节上出纰漏、出问题。

没有过不了的河,没有爬不了的坡。成都本轮疫情所有病例源头清楚,均在同一条传播链上,这说明疫情总体上是完全可控的。只要我们抓住宝贵的窗口期,深刻汲取省内外各类教训,举一反三,加紧精准查漏补缺,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属地责任、工作责任的落实,以实而又实的工作作风、细而又细的工作举措,构筑起更为牢固的抗疫防线,就能使防控工作更有序、更精准、更有效,拧紧疫情防控的“螺丝钉”,悉心守护好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