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春 樊俊 《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 李向雨 摄影报道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2月10日,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在三会镇举行“第六届嘉陵区蛴蟆节”活动。



当天晚上,南充市嘉陵区三会镇街道上锣鼓齐鸣,8万多名当地和周边群众及游客欢歌笑语,点亮各自的蛴蟆灯走上街头,唱着“送蛴蟆”的古老歌谣,沿着乡村公路向距离场镇几公里外的溪河边走去,星星点点的灯光在乡间小路闪烁移动着,将山野映照得通红,场面颇为壮观。

栩栩如生的蛴蟆、惟妙惟肖的金鸡……当日下午,行走在三会场镇记者发现,街头上热闹非凡,群众精心制作的各式各样新奇蛴蟆灯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其中一盏高约2米、长约4米、底座6米,外形像青蛙的巨型蛴蟆灯,瞪着两只大眼睛,鼓着腮帮,张着血盆大口,格外引人瞩目,引得游客争相合影。“这只巨型蛴蟆的骨架由50根慈竹加工制作,重约150公斤,届时将由8名青壮年抬着送行。”巨型蛴蟆灯制作者之一王福东告诉记者,这盏巨大的“蛴蟆灯”是三会镇历届“蛴蟆节”中,尺寸最大的一盏,将作为晚上送“蛴蟆瘟”活动的主灯。



当晚19时许,夜幕降临,随着阵阵锣鼓声响起,当天的重头戏——送“蛴蟆瘟”开始了。“蛴蟆儿公,蛴蟆儿婆,我把蛴蟆儿送下河……”8万多人手持蛴蟆灯走上街头,在只大“蛴蟆灯”引领下,从场镇口沿着公路前行,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犹如一条火龙,照亮了山岭。



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唱着民谣前行。当大家来到河边时, 手持蛴蟆灯的人们陆续将灯插在河边,在灯光下为新年祈福。就在所有人的目光被河边“星光” 吸引时,漂亮的烟花在天空中炸响。刹那间,欢呼声、鞭炮声交织在一起。送灯祈福的人们将手中的蛴蟆灯沿河岸插上,任其燃烧殆尽,以祈求新一年里幸福安康。



据了解,相传在清朝年间, 一场突如其来的“蛴蟆瘟”袭击了嘉陵、顺庆、西充、南部等地的村民,后经一位高僧指点,当地乡亲在农历正月十四这天自制“蛴蟆灯”,挥舞火把,抬着彩龙,敲锣打鼓地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赶走“蛴蟆瘟”。从此每年的正月十四晚,家家户户扎“蛴蟆灯”,送“蛴蟆瘟”的风俗延续到了现在。“蛴蟆节”在四川省南充市的嘉陵区、顺庆区、西充县、南部县等川东北地区比较盛行,历经演变成为全球一个古老而神秘且独特的地方民俗传统文化。





编辑 邓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