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就网友关于“滤镜景点”的吐槽发表声明并道歉,承认部分用户存在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今后将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等产品,便于用户获取更多元的信息。此前,众多网友吐槽,在小红书平台上看到被过度修饰的风景图,实地探访后发现落差很大,产生了被欺骗的感受。(10月18日《北京青年报》)
精致的画面、舒适的光影、惬意的表情……所谓的“小众免费”、“拍照圣地”、“超出片”等,打动了很多人,不由得心向往之,可到了地方才发现货不对板,其实这些只是“滤镜景点”,通过部分用户的过度美化,刻意包装出来的虚幻美景。由于平台上的“照骗”泛滥成灾,普通用户很难辨识出来真假,拔草变成了不断踩坑,对用户的心理伤害极大,久而久之,就会对平台失去信任,敬而远之了。
小红书在遭遇“滤镜景点”危机后,为了挽回用户的心,不得已决定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等产品,鼓励发布者做有用而非美化的分享,也算是“亡羊补牢”的措施吧。不过,在人均白富美、遍地美景美食的小红书,如果不修图,不用美颜,不用滤镜,完全还原真实场景,还会有强大的吸引力?这么大的流量吗?
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在大众的“滤镜迷思”没有去除之前,在平台的流量商业模式未有改变之前,景区“评分榜”、“踩坑榜”不仅无济于事,还可能变成新的流量工具,成为平台的又一赚钱模式。这样的情况已有先例,比如电商购物平台的评价机制,本身是为了约束商家,结果因无法有效鉴别评价真实性,沦为了刷好评、刷交易的工具,甚至衍生出了以敲诈商家为业的“差评师”,花钱删除差评的灰黑产业等。
由此可见,景区“评分榜”、“踩坑榜”跟电商平台的评价机制一样,都是以用户的评价为依据,对景区、分享信息进行评价,再按照点击、评价流量多寡,进行相应的排名。如此一来,如果小红书平台对评价机制把控不严,或者为了流量而放松管理,那么就会令景区“评分榜”、“踩坑榜”沦陷,失去公平公正的评价意义,成为又一个扭曲真实信息、误导用户的工具。
以小红书为代表的平台经济,更该反思的是长期宣扬的“滤镜”生活,以及过度依赖流量的商业模式。正是这两个因素形成了一股合力,扭曲了真实社会,导致虚假信息泛滥,虽然是“照骗”“刷单”,却获得了平台的流量支持,且使得发布者和平台收获流量利益,进而引起更多人效仿,造成恶性循环,异化成一种自我强化的奖励机制,这才是平台陷入困境的原罪。
因此,平台经济要走出来,就要进行彻底的革命,抛弃虚假信息内容,摒弃流量商业模式,改以用户利益为核心,打造真实可信、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模式。(江德斌)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