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月13日从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了解到,被称作“友好九条”的《北京市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已于日前印发。“友好九条”明确提出,人行横道信号灯绿灯时长设定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出行实际,保证老年人安全通过。(10月14日《北京日报》)
据了解,“友好九条”主要从居家生活、家庭关系、社区环境、健康支持、智能应用、交通出行、社会参与、公共服务、人文环境等方面营造老年友好环境,针对当前在公共服务、交通出行、智能应用等领域存在对老年人不够友好的现象提出了解决方案。其中,在出行这一点上,就特意点到人行横道信号灯设定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出行实际,这一点显得太“友好”,值得推广。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老弱体病,耳不聪、目不明,反应迟钝,判断能力较弱,操控能力下降,表现在走路上,速度变得慢。而人行横道绿灯时间如果过短,老年人根本没有办法通过。有时候会遇到,老年人走到一半,绿灯变红灯了,多数路段中间没有“安全岛”,老年人进不得,退也不得。再加上有的司机缺乏良善之心,对老年人的缓慢表示不满,喇叭乱叫,老年人更害怕了,走得也就更慢了。据报道,曾有多位市民向记者反映,北京丰台区丰益桥、朝阳区双井桥下十字路口、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和幸福大街交会的十字路口等地,人行信号灯绿灯时间短,行走较慢者无法在绿灯时间范围内通过马路。其实,这种情况在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绿灯时间短得很是离谱,甚至只有三四秒,即便是“飞人”也过不了。对于绿灯时间短的人行道,许多老人只能眼睁睁地“被”闯红灯。据了解,人行道信号灯是以行人1米/秒的速度进行设置,这基本可以满足行人在绿灯时间通过马路,但却排除了老年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具体的路段,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情况,要对老年人表现出该有的“友好”。
老年人在人行道上失去生命也不是个别现象。至于出交通事故的更不少。当然,这与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识不强有关,2020年9月27日,苏州常熟尚湖大道某公交车站附近,一名老人在车流中横穿道路,被一辆货车撞倒并卷入车底,事故导致老人右脚粉碎性骨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有的道路设施在设计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年龄特点”。减少老年人交通事故,这需要一方面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在道路设施方面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出行实际,减少他们的出行障碍,更有安全感。信号灯考虑老年人出行实际值得推广,希望各地都能够尽快行动起来。(王军荣)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