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湖南长沙。天心区的孙大姐在老街巷内开了一个小超市。10年来,为了让晚下班的女孩安心回家,超市门前的灯每晚都会亮到凌晨两点。(9月28日澎湃新闻)

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央视在不同的频道曾经播放一则公益广告,说的是深夜一位在街头卖夜宵的老人,每次一个年轻女孩骑车走过夜宵摊,走进前面黑暗的小胡同,就会主动把夜宵摊上挂着的灯抬起,照亮女孩回家的路。这则公益公告所传递的公益精神,当然是陌生人之间的互相温暖、彼此慰藉,以自己的善意和温暖,来构建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而当公益广告中的内容,在现实中上演,无疑更加让我们感动,更加让我们温暖。湖南长沙市这位经营超市的孙大姐,十年如一日,每次都要把超市门口的灯亮到凌晨两点才熄灭,为的就是给巷子里那些晚下班的女孩子照亮回家的道路,让她们安心回家。孙大姐所做的还不止这些,如果有女孩子要去的地方灯光照不到,自己又害怕而求助于孙大姐,孙大姐都会毫不犹豫地亲自送她回家。

这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也是足以让人感动和温暖的一件小事儿。深夜中巷子里的一盏灯,照亮的是晚归者回家的路,但何尝不是他们的心?对于这些结束一天的奋斗,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家的年轻人而言,这深夜中的一束束灯光,无疑就是一种无声的慰藉,一种精神上的抚慰与激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关爱与体贴,给他们以好好生活,努力奋斗的勇气。

以前就有人说过,城镇化的进程,也是把很多人从乡村地区的“熟人社会”转移到城镇的“陌生人社会”的过程。而“陌生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冷漠,同住一栋楼、一个单元乃至住在对门好几年,但是却彼此不认识的情况,比比皆是。这当然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无形之中也增加了社会在运转过程中的“内耗”。

而这盏深夜为陌生人点亮的灯光,却告诉我们,“陌生人社会”不是坚不可摧的,只要我们拿出善意,付出行动,陌生人也会变成熟悉的人,熟悉的人又会变成可以互相信任、彼此帮助的人,从而找回“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传统。

前几天有个新闻,也揭示了同样的道理。说的是有个女孩,走在路上的时候和碰到的每个人打招呼,结果每个人都给予了她善意地回应,就像熟人之间打招呼一样,并没有感觉唐突、尴尬、难为情。这说明我们每个人并不是封闭的,都是愿意与别人交流与沟通的,就看我们有没有勇气付出行动,来消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冷漠,来拉近彼此之间心的距离。(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