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宇宙概念开始火热起来,从年初到现在,元宇宙概念可以称之为资本和科技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元宇宙最重要的硬件载体,VR头盔重获新生,国内外科技公司纷纷布局VR以及AR设备,科技领域的下一个风口呼之欲来。(《华商报》9月23日)

作为一个诞生于1992年科幻小说《雪崩》中的概念,“元宇宙”至今才火起来,看起来不算早。实际上,伴随着5G、Web3.0、AI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现今也才能看到“元宇宙”走进现实的原型基础,讨论“元宇宙”其实并不算晚。只是,“元宇宙”终究虚无缥缈,我们还得小心它成为下一个“韭菜收割利器”。

老话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中文语境下“元宇宙”的确是一个很唬人的概念。可说白了,就是一个将人类意识投入到虚拟空间中的科幻设想。过去的畅想与现今的深思,差距并不是很大,为何现今成为相关产业人员的共识,引人趋之若鹜呢?一方面是技术越来越成熟,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有心人的“带头引领”。

自网络经济诞生至今,“炒作新概念”一直都是一本万利的营销手段。仅从概念内涵上看,“元宇宙”落地,势必会涉及社交网络、人工智能、智能家居以及虚拟现实技术。无论是腾讯、小米、苹果、脸书还是百度,对“元宇宙”概念的簇拥,实际上都是为了本企业经营领域的拓展。

“新零售”“区块链”“共享经济”等等,伴随着这些新概念的潮起潮落,不少企业、个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钻研和经营,可取得的成果乏善可陈。在狂欢之后,往往又是一片沉寂。不少投资者在概念碰撞中摔得头破血流,最后获得的不过是一点点教训,以及浪费资源后的残渣。

对照《雪崩》《黑客帝国》《头号玩家》等科幻作品预想的未来世界,构建“元宇宙”所需的计算条件、数据容量、基础设施等等远超于现今的科技水平,需要投资海量的金钱、人才与时间。诚然,我们可以确立目标,预先设计未来社会的雏形。不可过早地将资源投进一个“科技无底洞”,往往得不偿失。

与“太空移民”“宇宙探测”等天文学概念不一样,构建“元宇宙”不需要漫长的科技耕耘。待相关技术完善与发展,如移动网速跟上了,智能技术跟上了,智能穿戴设备跟上了,组合起来,“元宇宙”自然而然就能出现。“元宇宙”属于一类未来科技社会形态,而非具体的某一种技术,某一项产业。对此,我们还是应当理性看待。

互联网世界的发展不能靠新概念引领,“务实”永远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对元宇宙的讨论可以有,可以造,但是要防范炒作,防范欺骗。(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