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文艺界的,他们是流量界的,他们是被包装炒作出来的塑料演员”,近日,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在一次座谈会上的犀利发言刷屏,引发广泛评论。(9月14日《北京日报》客户端)

拍戏靠抠图、对白念数字,这样的演员就是我们说的“塑料演员”。“塑料演员”就是劣质产品,但是,让人奇怪的是恰恰是这些“塑料演员”却活得有滋有味,让他们有滋有味的不是演技而是流量,因此在业内就有这样的调侃:他们不是文艺界的,他们是流量界的。

是流量支撑了“塑料演员”的光环。这里说的流量,其渠道也有多个:其一,是娱乐节目的打造;其二,是视频平台的推广;其三,是商业演出的助力。这些“塑料演员”神通广大,只要能产生流量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不是“靠演技吃饭的”,他们是“靠脸蛋吃饭的”。不是道听途说的信口开河,就是胡说八道的哗众取宠,要么就是放翻唱怪歌歪歌,要么就是在短视频平台上扭扭屁股,可能只是一个十几秒的短视频就能获得不错的流量利益。

我们需要文艺界的百花齐放,我们需要文艺界的百家争鸣,我们需要文艺界的文化包容。但是,这都不是让“劣质的花朵”在文艺界怒放的理由,甚至有的还算不上是“花朵”,不过是“杂草”而已?文化繁荣需要健康的繁荣,需要鲜艳的繁荣,不需要“塑料演员”的“杂草丛生”。文艺影响着认知,文艺影响着观念,文艺影响着价值,文艺影响着未来。这样说一点都不为过,好的作品,好的演员,就是社会前行的方向,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传播优秀的文化范,是所有文艺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责任。混乱的“饭圈文化”只会毁了文化,害了文化。

因此,不能让“塑料演员”虚假地怒放,虚假地馨香。说到底,“塑料演员”也不该有一丝一毫的馨香。必须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远离这些“塑料演员”,“塑料演员”是被流量支撑起来的,其实就是被观众支撑起来的。没有观众的追捧,就没有“塑料演员”的存在,远离混乱的文化,养成良好的欣赏素养,“塑料演员”就会被抛弃,就会没有市场。

有关部门则需要进一步“限流”,除了要用“法律的标尺”“道德的标尺”量一量他们之外,还需要责令各种平台进行“限流”,我们的流量需要支持优秀的文化,优秀的演员,而不能浪费在“塑料演员”的身上。“塑料演员”,华而不实、缺乏品质、没有灵魂。与真正的演员相比,“塑料演员”劣势明显,但吊诡的是,一些“塑料演员”人气高、出镜率高,收入也高。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重视。

“好演员”是规范出来的,“孬演员”是娇惯出来的。决定因素在于管理,在于治理,在于约束,在于不让“塑料演员”优哉游哉。“塑料演员”早晚都是文艺圈的“塑料颗粒”,就应该回炉再造。(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