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邵明亮

9月3日,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全省防汛减灾工作调度会,会上发布了2021年全省洪涝灾害典型案例,其中包括1个总体案例和10个具体案例。

2021年入汛以来,我省先后经历了12次明显降雨过程,部分地方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防汛形势严峻复杂。全省上下严格执行“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同时间赛跑、与灾害斗争,安全转移群众45万余人,实现了人员零死亡失踪,打好了防汛减灾主动战攻坚战。在避险转移工作中,我省主要涌现出了以下一些典型案例:

一个总体案例:凉山州强化预报转移,落实保障措施,成功应对多起山洪灾害

入汛以来,凉山州遭遇了17轮强降雨天气过程,造成12县101个乡(镇)受灾。通过强化预报转移,落实保障措施,转移山洪灾害危险区34674户13.18万人,成功避让山洪灾害23起,避免可能因灾伤亡864人。

一是专班推进。州、县成立由应急、水利、自然资源、气象、水文5部门组成的防汛防地灾联合指挥部工作专班,下设7个工作组实战化运行。二是滚动预警。每日16:30会商,形成预警响应通知单,实时点对点调度县(市),发布预警166次。三是把住关键。对每个隐患点预案进行“谁通知、通知谁、谁帮谁、撤离线路、避险点位”等关键要素把关审查,高频次组织隐患点位避险演练,让群众形成“条件反射”。四是及早转移。发布蓝色、黄色预警时,加强研判,做好撤离准备;发布24小时橙色、红色预警时,实行见雨就撤;发布3小时紧急橙色、红色预警时,无条件组织群众30分钟内撤离到位。对提前过渡性安置转移的群众,村组每天打电话问、每天去原住址核;对临时撤离转移群众,每天至少清点3次,杜绝回流。五是强化保障。乡镇包村干部负责对所有山洪灾害危险区和地灾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基本情况进行摸排。对提前进行过渡性安置转移的,按每月每户1000元标准进行补助;对临时撤离转移的,按“每人每天20元+2桶方便面+4根火腿肠”标准落实生活保障。

十个具体案例:

案例一:凉山州喜德县“6·26”山洪泥石流灾害。

6月26日至27日,凉山州喜德县冕山镇5个村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农户房屋进水,车辆、牲畜、畜圈和农作物损坏严重。26日18时至19时,州、县发出灾害风险预警,镇村立即组织责任人上岗到位,开展监测巡查。23时,俄尔则俄村二组危险区(小山危险区)预警转移责任人根据雨势,按照“三个紧急撤离”原则,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156户699人(含37名外来务工人员)紧急避险转移。23时50分冕山镇接报后,又组织下游者果、尔史、和平、新桥4个村群众避险转移,2处共计撤离疏散560户2337 人,因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死亡失踪。

案例二:凉山州木里县“7·5”山洪泥石流灾害。

7月5日18时10分,凉山州木里县项脚乡项脚沟流域7条支沟因强降雨相继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86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近200头牲畜死亡,约2公里道路损毁。7月5日16时30分,凉山州防汛防地灾指挥部向木里县发出防汛防地灾预警通知单;1小时后,木里县向项脚等乡镇发出预警,要求相关乡镇加强山洪等灾害防范;15分钟后,项脚乡相关责任人果断向受项脚沟流域7条支沟威胁的群众发出转移避险指令,应急民兵分队按照预案迅速组织群众转移,20余分钟将251户1042人(含施工人员94人)全部安全转移至避险点。3分钟后,项脚沟流域黄泥巴沟、瓦科沟、甲尔沟等7条支沟相继暴发山洪泥石流。由于提前预警、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死亡失踪。

案例三:凉山州昭觉县“8·13”山洪灾害。

8月13日凌晨5时左右,昭觉县昭觉河上游比尔镇、金曲乡、则普乡等地出现强降雨过程,因洪水裹挟大量树枝与石块,导致城北镇便民桥(位于城北镇谷都村麻足社与轿顶山社区之间的涵洞桥)桥洞被堵塞。9时左右,洪水持续上涨,河水漫过右岸堤坝,麻足社群众家中开始进水,昭觉河城北段右岸河堤被冲毁20米,左岸有被漫堤的危险。险情发生后,当地党委政府果断下达转移指令,立即组织受威胁群众避险转移,由于各级责任人履职尽责,预警到位、转移避险及时,险情化解及时,共组织转移受威胁群众86户356人,无人员死亡失踪。

案例四:阿坝州黑水县“7·14”山洪泥石流灾害。

7月14日,阿坝州黑水县遭受强降雨过程,县内多处发生山洪、泥石流、塌方等灾害,3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多处房屋受损。14日15时,该县科农牧水局收到风险预警后,通过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四川省水旱灾害防御决策支持系统平台“点对点”发布预警短信,同时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通知山洪灾害危险区行政责任人做好防范应对工作。17时,县科农牧水局对山洪灾害危险区责任人上岗值守情况进行抽查。19时,电话抽查谷汝村铺曲组预警转移责任人石旦真,要求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避险转移准备。19时15分,石旦真发现谷汝沟上游深沟处天色越来越暗,隐约听见有轰隆声,初判已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立即通知下游河坝组危险区责任人达尔基,达尔基向芦花镇政府报告,芦花镇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镇、村两级赓即利用移动电话、预警广播、“村村响”及敲锣等方式在村内奔走发布转移撤离信息,同时组织村民按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向沟道两侧高地转移。镇、村两级在35分钟内组织左右两岸133户374人安全转移。15分钟后发生山洪泥石流,冲击时长大约15分钟左右,因基层责任人发挥重要作用,未造成人员死亡失踪。

案例五:南充市营山县“8·7”山洪灾害。

8月7日至8日,南充市营山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地降特大暴雨,强降雨致该县14个乡镇(街道)近2万人受灾,上百间房屋损毁,全县紧急转移人员近4700人。8月7日16时30分,营山县防指和水务局向全县各类防汛责任人发布预警信息2500人次,派出消防、电力、通讯等应急救援前置队伍驻扎乡镇,配合当地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明德乡是此次降雨中心,三面环山,场镇位于山洪沟出口。21时,明德乡开始降大雨。21时30分,监测巡查人员报告场镇旁河道水位急速上涨,河水10多分钟从正常水位上涨至堤顶,逼近场镇。该乡党委政府根据预警信息,果断下达转移指令,乡村干部、危险区责任人两人一组利用配发的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喊话器等逐户敲门通知场镇群众紧急转移,不到1小时将1802名群众全部转移至安全地点。23时许,明德河水位上涨8米,场镇街道淹没超过2米。由于全域群测群防体系高效运转,未出现人员死亡失踪。

案例六:达州市开江县“6·18”山洪灾害。

6月17日至18日,开江县遭遇强降雨过程,永兴、回龙、普安、灵岩等乡镇多条山洪沟发生山洪灾害,造成开江县水库、提灌站、塘坝、灌溉渠道、场镇供水工程等多处水利工程受损,25万余人受灾。6月17日14时51分,开江县接到气象部门预警后,立即督促各部门各乡镇全面进入战斗状态,提前研判汛情、加强监测预警、统筹力量调度,抓好值班值守、信息发布等工作,先后派出包括武警官兵、应急民兵、村社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在内的队伍11支800余人次,出动抢险车辆20台次,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200余人,成功应对此次山洪灾害,无人员死亡失踪。

案例七:达州市渠县“8·8”山洪灾害。

8月7日至9日,渠县全县遭遇强降雨天气过程,全县31个乡镇、120个行政村4.5万余人受灾,其中18个乡镇房屋进水、10个场镇内涝严重,数十间房屋倒塌,公路、桥梁损毁,多处水利工程受损,紧急避险转移2.4万余人。8月7日22时,渠县防指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要求所有乡镇、村组和山洪灾害危险区责任人立即上岗到位,加强巡查和监测预警。24时,三板镇开始降雨,县、镇防指根据气象预报和预警情况,要求责任人加强监测巡查,通知危险区群众做好转移准备。8日0时30分,监测巡查责任人立即向社区和三板镇报告,镇政府按照防御预案果断下达转移指令,镇村干部、各类责任人和网格员通过手摇报警器、铜锣等进行预警,组织群众按预定路线有序转移;1小时内将1208名群众全部转移至安全地点。由于应对及时,未造成人员死亡失踪。

案例八:达州市渠县李馥镇“8·8”山洪灾害。

达州市渠县李馥镇8月8日至9日累计降雨量416.5毫米。8日0时30分,李馥镇根据气象预报和防汛预警通知李馥社区和危险区群众准备转移。1时许降暴雨至大暴雨,李馥镇立即按照预案组织群众有序转移,30分钟内迅速将837名受威胁人员转移至安置点。1小时后场镇开始涨水,最高淹没水深达到5米左右。转移安置期间,无人员擅自返回家中,无人员死亡失踪。

案例九:巴中市通江县毛浴镇“7·10”山洪灾害。

7月9日至11日,通江县境内普降暴雨,毛浴镇遭遇60年来超大洪水,该镇红军栓马林被淹。10日17时,镇抗洪抢险指挥部按照应急预案启动紧急转移工作,镇党委政府和毛浴社区全体干部职工立即开始挨家挨户敲门提醒,帮助转移老人和贵重物品,一个半小时内将362名涉险群众全部紧急转移到避险安置点。随后,镇抗洪抢险指挥部分别在18时45分、19时50分、20时40分,3次组织干部再次挨家挨户敲门排查,确保人员无遗漏。21时15分,圆池河毛浴段水位持续上涨,漫延至粮站便民服务中心外,镇党委政府和社区干部再次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至毛浴社区后山娘娘庙处。由于紧急转移安置及时,未出现人员死亡失踪。

案例十:甘孜州炉霍县上罗镇“7·5”山洪泥石流灾害。

受强降雨影响,7月5日21时40分炉霍县上罗镇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173户1034人受灾。险情发生后,上罗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转移隐患地带受威胁人员并妥善安置后,再次核实核查牧民住房是否存在隐患,发现隐患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尽最大努力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上罗镇及时疏散转移人员200户1620人,成功应对本次山洪灾害,做到了无人员死亡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