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之际,川报泸州全媒体中心推出一组《见证·泸州70年 》 ,一系列泸州大事的见证人,讲泸州事。

本期推送第三期,泸州长江大桥通车。

大事见证人, 原泸州市副市长、原泸州长江大桥指挥部党委书记,也是修建长江大桥这一泸州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

陈向前 川报观察记者 魏冯

10月3日,原泸州市副市长、原泸州长江大桥指挥部党委书记徐明国和小区的老人们聊完天。一个上午,他们的大多话题都是家国大事,坐在小区的石凳子上议论纷纷。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国庆之际看到祖国盛世,徐明国依然开心的说:好啊,好!

86岁的徐明国是修建长江大桥这一泸州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尽管离大桥建成已30余载,徐明国仍能细数出很多建设大桥的细节。

一段艰苦的过去

奢望有一座桥,不再让两岸苦等渡轮

在徐明国家中,一幅当年长江大桥建成时的老照片映入眼帘。儿子和老伴正在观看国庆阅兵的重播,徐国明坐在沙发上,聊起当年长江大桥修建的故事。

“没办法?那就再想办法,不管怎样,也要把桥架起来!”徐明国边说,边指着一张在1982年拍摄的泸州长江公路大桥通车典礼合影感叹,当时所有的泸州人都奢望能有一座桥来跨越长江天堑,政府也希望这座桥能够架起泸州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帮助泸州成为省辖市。

“有了桥,泸州才有翅膀飞。你看这照片上,人山人海,全是来见证大桥通车的。”徐明国听力已经出现问题,话也有些说不太清,但还是能清楚回忆起当年的很多细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泸州隶属于宜宾地区的地辖市,但得益于泸州天然气化工厂、长江起重机厂、长江挖掘机厂、长江液压机械厂、泸州化工厂、泸州火炬化工厂等产业的支持,泸州经济日益壮大。

然而,泸州发展却被一条江死死扼住——这条直穿泸州而过的长江,将整个泸州市分割开来,意味着,市区与纳溪、蓝田、茜草等地无法连接。

徐明国回忆,当时地处泸州纳溪的泸州天然气化工厂、蓝田坝的蜀南气矿等企业都是全国知名的大企业,而物资、重型设备等只能依靠渡船过江,这也严重制约了当地发展。

1975年,泸州每日过渡汽车超过上千辆,而仅有两条渡轮的蓝田渡口已经不负重压,再加之节假日人流增多,泸州多雾的天气与汛期的影响时常导致大量的人员、车辆滞留渡口无法通行。

泸州人民只能望江而兴叹,更有打油诗流传开来,诉说当时等船过河的艰辛:走遍川南路,最难蓝田渡,要过蓝田渡,自备吃和住。

徐明国说:“当时为了修桥,包括他在内的泸州市的相关领导已经多次前往成都汇报情况。”不过因为受到财政、规划等多方条件的影响,四川省偏向于当时的还隶属四川的重庆市先修长江大桥,泸州修建长江大桥的事情也就暂时搁浅。

一道全民动员令

长江天堑变通途,泸州架起一条经济发展生命线

“泸州长江大桥能否修建起来,是当时的头号大事。” 徐明国告诉记者,原本一筹莫展的修桥事宜随着川南油、气田的大量的开发,迎来了新局面。

泸州市通过积极向上级汇报,先是有了石油工业部的用于支持泸州建设输气工程,为修建长江大桥提供800万的资金,后来又由四川省交通厅出资4000万元支持,这使得泸州长江大桥,成为四川省交通厅直属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徐明国回忆:“1975年,省上主要领导来泸州视察,在蓝田渡口遇到渡河堵车,我就三番五次的去劝说他,他亲眼看到渡河那么困难,最终也就借此说动了他支持泸州修长江大桥,后来整个省上也排除了大量困难支持泸州。”

徐明国的儿子徐跃荣也补充道,1977年10月5日泸州长江大桥开工典礼举行后,泸州市委就发出“人民大桥人民建,我为大桥做贡献”的动员令,最终1500余名建桥工程人员一起投身第一线。

徐明国说:“当时,修建一座长江大桥困难重重,甚至最基本的设备都无法保证,没办法就想办法,最开始派人去某市借工具,但没有成功。最后只能让泸州造船厂造船,让泸州长江液压机械厂去造万能杆件来满足修建条件。”

技术人员要攻克技术难点,施工团队要保证工程进度,徐明国作为指挥部的党委书记,要衔接各个项目的配合工作,材料、运输、经费等,上世纪70年代通讯还不发达,大事小事业亲自去一一对接,一天到晚都泡在工地上。

徐明国谈及这个情况时笑而不语,一旁的儿子徐跃荣说到:“当时自己刚参加工作,在蓝天坝气矿上班,每周都是周五坐船回来周天又坐船回去。周末在家里基本看不到他,只要看见他不在家就知道在工地上,有时候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汇报工作都找不到他人,只能来家里坐着等。”

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5年,直到1982年10月泸州长江大桥竣工通车——这是当时全国在长江上修的最长的公路大桥,也是泸州的第一座跨长江大桥,在无数个与徐明国同样的亲历者的努力下,泸州的长江天堑变为通途。

当这座“经济发展生命线”架起后,泸州天然气化工厂、长江起重机厂、长江挖掘机厂、蜀南气矿在内的许多泸州本土企业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而就在泸州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一年,即1983年6月,泸州市晋升为省辖市,这也标志着泸州从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7载过去,那个副市长徐明国早已退休,变为一个泸州市普通的老人,属于他的时代也悄然过去。

如今的泸州,变化已不可与往日相比。“现在,泸州(经济)排前面了!”简单的一句话,却透着满满自豪。

【大事记】泸州沱江、长江大桥通车

1960年10月,泸州沱江大桥建成通车。1982年10月,泸州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成为当时全国最长的长江公路大桥。

1982年10月1日泸州长江大桥举行通车典礼,众多市民前来见证泸州第一座长江大桥。 泸州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1982年10月1日泸州长江大桥通车盛况。泸州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周永叙摄

泸州长江大桥老照片,如一条巨龙横跨长江,连接两岸。 泸州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徐明国家中保存的长江大桥通车后与友人的合影。徐明国提供

如今的长江大桥连接城南大道,一条直线连接G93成渝环线高速,仍然是泸州不可或缺的交通枢纽。陈向前摄

(四川日报8月28日05版特别报道《新中国成立后泸州大事》,也是《见证·泸州70年》的十四组报道的由来。)

相关阅读:

见证·泸州70年①|92岁耄耋老人忆1949年泸县解放:解放军让我们不要害怕,是来解放我们的

见证·泸州70年②|八旬“泸漂”忆泸州三线建设:从京南下,一别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