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颖昳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从遂宁市大英县沿蓬乐路驱车向南,一路山峦延绵起伏,新修的柏油路平整宽阔。行驶约15公里后,便进入在这里坐落了千年的卓筒井镇。

近日,卓筒井镇参加四川省首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大赛,镇党委书记张斯俊和党委副书记、镇长宋羽一起出镜,共同为卓筒井镇“代言”,助力小镇“出圈”。

“传承千年卓筒文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书记和镇长口中的卓筒文明是什么?它又如何得以传承千年?如今的卓筒井镇又将怎样发展?视频里呈现的画面都有哪些考量?跟着记者来一探究竟。



谁来出镜代言

班子开会商量,“派出”书记镇长

在卓筒井镇关昌村,有一座卓筒井陈列馆,其灰色的墙砖透露出古老又朴素的韵味。张斯俊说:“卓筒井陈列馆建于2003年,想要全面了解卓筒井文化,到这里能够一目了然。”

走进陈列馆,赫然可见中国文物专家委员会主任罗哲文先生的题词——“世界石油钻井之父”“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陈列馆解说员潘敏介绍道,卓筒井是北宋庆历年间的一项重大发明,是一种以冲击式方法向地下深处开凿的小口径深井凿井技术。人类在开采盐卤的过程中,发现了深埋地下的油气资源及其它矿藏,将人类的能源革命推向了新的高 潮。所以,卓筒井被称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也被学界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在器物陈列室内,记者看到了参赛视频中“同款缩小版”的碓架子、钻头、刮泥筒、羊角车、晒水架等一系列古代制盐工具,每一个工具的作用,张斯俊都了然于胸。他说,“卓筒井是我们镇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虽然到任的时间不长,但我必须要了解它的内涵,并把它宣传给更多的人。”

潘敏打趣道,张书记虽然今年4月才到任卓筒井镇,可如今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卓筒井文化解说员,讲起卓筒井来头头是道。

张斯俊告诉记者,接到大赛通知后,卓筒井党委班子成员开会商量参赛视频的呈现方式,并纷纷表示自己有责任参与其中,尽己所能提升本镇知名度,“原意是全部出镜代言,但考虑到视频时长原因,最后由我和镇长出镜。”

拍摄哪些镜头

既展示活态传承,也表现地方文化

走出陈列馆,漫步在竹林小道,依依青草在风中轻轻摇曳,卓筒井遗址就坐落在此。虽是遗址,却是口“活井”,其产盐功能保存至今,并以活态传承的方式流传下来。视频中展示的生产场景,便是在这里拍摄完成的。

打井、汲卤、晾晒……视频中的制盐工艺由现年64岁的廖吉荣与同伴完成。据介绍,廖吉荣已经在这里守护了近三十年,是这项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师承卓筒井技艺的第45代传承人严昌武,掌握了全套工艺流程,还会制作卓筒井所需生产工具。

张斯俊坦言,由于后续乏人以及时代的进程,这门古老技艺如今却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危险。

从上世纪90年代 开始,当地文物部门致力于卓筒井的保护和传承,对老井进行抢救,维护卓筒井井场、灶房、晒盐坝、晒盐场等设施,维修和复制各种工具。如今,廖吉荣除了实地为人们展示取卤技艺外,还倾力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人。张斯俊介绍,目前全镇有8名传承人,为让这项技艺能够更好、更为完整的传承下去,大英县人民政府给予了年轻人许多平台优惠政策,动员他们把这项技术活态保留和传承。

在张斯俊看来,卓筒井文明是卓筒井镇的代表性文化,同时大赛的平台也给了他们展示更多文化元素的机会。卓筒井镇的参赛视频中,还有一段传统民间舞蹈——耍旱龙。耍旱龙产生于卓筒井镇为干屏村龙王庙,并流传于遂宁及周边地区。张斯俊说,在近距离观赏耍旱龙表演的时候,既能感受到卓筒井盐工的粗犷和豪放,又能品味到桑麻织女的精美与灵巧。

外景选在哪儿

分头选址,多角度展示古镇风采

虽然卓筒井已久负盛名,但在卓筒井镇的参赛视频中,张斯俊与宋羽并未在“井”前出镜,而是选择了该镇的宋井桃蹊景区,这又有何用意呢?

原来,宋井桃蹊景区名取自“伴井而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景区景色宜人,还能集中体现井文明与桃文化,所以我最后选择在景区门口拍摄,镇长则选择在景区内部拍摄。”张斯俊解释道。

宋井桃蹊景区位于为干屏村,景区种植了1.3万亩桃树,每逢阳春三月时,漫山遍野桃花盛开,风景如画。自2017年举办桃花节来,景区已经接待近百万人次的游客前来观光。

“如何吸引游客在我们镇住上一晚,是我们下一步要思考的方向。”张斯俊讲道,要尽力打造川中民居特色的民宿聚落、井盐文化体验区,“让游客在乡村感受一人一汤池的盐卤温泉,在卓筒井体验到特色的乡村野趣。”

据了解,该镇既有古老的井盐文化资源,也有大量的观光、体验式农业产业,通过便捷的交通相联,便于从整体上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未来,随着相关项目的建设、运营,卓筒井将实现真正的‘蝶变’,千年古镇将更具活力,焕发更年轻的光彩。”张斯俊说。

 四川省首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大赛持续推进,在参赛乡镇视频中,不乏镇党委书记、镇长等基层官员主动走到镜头前,用创意为家乡代言、为家乡出力,其可爱亲民、为民服务、与时俱进的一面,赢得网友频频点赞。

  为鼓励更多基层干部出镜为乡镇代言发声,展现乡镇独有魅力,本报陆续推出“乡当潮 书记(镇长)出镜代言”系列报道,挖掘出镜代言背后的故事,呈现当地乡村文化特质,盘点长成“网红”“网红村”潜力值,感受乡村文化振兴新节奏。

随后,还将在川观上推出“乡当潮 谁是你心中最美推荐官”网络投票,为家乡“连麦”、打call!